中国社会转型期大众体育传播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与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社会转型期大众体育传播现状的研究
AA
(德州学院 体育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23)
摘要:大众体育是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增强国民体质是它的本质特征,这就决定了我国大众体育的公益福利性质。进入后奥运的社会转型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团体、集体或个人办体育逐渐成熟,居民为健身娱乐自我投资、自我消费和受益得到正确引导,我国的大众体育逐渐实现由福利型向经营型转变。各种商业化经营是我国大众体育传播与发展的有益补充。大众体育传播将向着更人性化、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大众体育; 体育传播
1前言
大众体育传播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们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首先介绍大众体育传播有关方面的概况,分析了08年奥运会后大众体育传播的发展现状。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时代特征,它极大地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也影响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大众体育概不例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大众体育传播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以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分析后奥运时代我国大众体育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影响我国大众体育传播因素作了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多篇体育文献资料;通过网络下载和收集了中国期刊网、中国教育网、北京体育大学网站、中国大众体育网、中国统计网、国家体育总局网等网上资料。
2.2访谈法
通过与相关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和电话访谈,征求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分析与讨论
3.1大众体育传播受众的特征
体育传播拥有极为庞大的受众群,尽管能够在现场观看比赛的受众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在大众媒体发达的今天,通过各种媒介获取体育信息的受众数量是惊人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电视观众达到了40亿人次,而全球有39亿人至少观看过一次奥运电视转播,打破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36亿电视观众的记录。随着人们对更高层次的精神娱乐生活的追求,这些记录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被打破。
3.1.1大众体育传播与受众年龄因素的关系
从年龄上看,体育传播的受众可以涵盖几乎所有的年龄层,从小孩到老人,都可以成为体育传播的受众。捷克布拉格有位球迷名叫英德日尔·夏斯特内,在101岁时还活跃在看台上,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助威。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父母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出现在体育比赛现场,是孩子们从小就受着体育传播的熏陶,可以想象,自懂事起这些孩子就会成为体育传播的受众。
3.1.2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大众体育传播“核心受众”的人口特征
“核心受众”,他们是最稳定、最典型的受众,在人口特征上具有共通的地方。根据中央电视台所作的《中国电视观众现状报告》:“对体育节目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青年观众的收视兴趣较浓;男性观众的收视兴趣高于女性观众;城市观众兴趣高于农村观众;经济状况较好的观众兴趣高于经济状况较差的观众;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观众对体育节目的收视兴趣也渐渐浓厚”。
3.2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大众体育传播与体育产业的关系
3.2.1中国大众体育传播产业发展现状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体育传播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现象。体育能够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具有一定的社会传导功能。当今体育的职业化、商业化的大潮,又将体育造就成了联接商业和媒体的桥梁。与媒体结合后的体育,因其能够携带、传播商业信息为现代商品经济的市场“新媒介”,体育产业媒介的诞生是体育传播产业化的标志之一。
从传播角度看,体育具有倡导新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以及因自身易受关注而容易与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相结合等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处于重要转型期。中国体育出版物和广播电视的体育节目发展很快,大众体育媒介的可开发资源迅速膨胀,以体育专业杂志和电视频道为代表的体育传播媒介崭露头角(见表1、表2)
表1 我国体育媒体基本情况
类别 名称 主要内容 覆盖区域 受众特点 类别 名称 杂志 体育类 以各种体育报道和知识为主 全国性或部分区域性覆盖 人群固定 杂志 体育类 报纸 体育报 国内和国际体育信息及各种活动项目信息 全国性覆盖或部分区域性周边覆盖 主要以中青年为主,性别及年龄跨度较大 报纸 体育报 电视 体育频道 国内外体育新闻、赛事 以有线形式全国覆盖 收视人群稳定;观看性强;费用较低;须具备优先条件 电视 体育频道 网络 体育站点 国内爱体育新闻、赛事;国内及国际体育信息及各种活动项目信息;各种项目信息;各宗体育报道知识 世界 信息形式新颖,内容较详细,可视性较强。由于采用多媒体视听效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个人行为居多,不利于大范围广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