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docx
2025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应对医院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全体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健全各项预警机制,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明确各部门、各科室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各部门、各科室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急救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合力。
4.依法规范,科学处置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展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应急处置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做到科学决策、科学防控、科学救治。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领导小组
成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医院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策略。
2.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做出重大决策。
3.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监督实施。
4.组织协调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5.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处理情况,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二)应急办公室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设在医院医务科,由医务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传达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和指令,协调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的应急工作。
2.收集、分析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为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
3.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4.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和调配工作,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供应。
5.承担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各专业工作组
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成立医疗救治组、疫情防控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专业工作组,各工作组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医疗救治组
由各临床科室的骨干医护人员组成,组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指导下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工作,提高整体救治水平。
2.疫情防控组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等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担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和实施疫情防控措施,指导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消毒隔离等工作,防止疫情在医院内扩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观察等措施。
3.后勤保障组
由总务科、设备科、财务科等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总务科科长担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供应,保障医疗设备、水电、餐饮等后勤服务的正常运转。为应急工作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做好应急车辆的调配和管理工作。
4.信息宣传组
由宣传科、医务科等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宣传科科长担任。主要职责是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事件的进展和处理情况,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应急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做好舆情监测和引导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三、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
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加强对门急诊、住院患者的症状监测和疾病报告。各科室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可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线索。
2.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及时获取周边地区的疫情动态和相关信息。
3.定期对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理、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等进行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卫生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