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届陕西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4-10约8.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图1所示为出土彩陶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新石器时代()

图1

A.彩陶成为重要的陪葬品B.先民的审美倾向一致

C.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D.文化呈现跨区域发展

2.西汉前期,蜀地生产的粮食被多次用于周济其他地方的饥荒民众。《汉书·食货志》载,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史记·平准书》载,汉武帝时,山东受灾,“下巴蜀粟以振之”。这说明当时()

A.政府主导社会救济B.蜀地农业比较发达

C.经济重心向南移动D.社会生产恢复艰难

3.下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废王立武”的历史叙述,据此推断最合理的是()

史料内容

史料来源

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进号宸妃。永徽六年(655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帝后密访勣,曰:“将立昭仪,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废

《新唐书·李勣传》

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未闻有过,岂可轻

”《资治通鉴》

A.唐代前期后宫干政现象严重B.李勣在该事件中起决定作用

C.唐代重视推行嫡长子继承制D.废王立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4.史书记载两晋时期的士大夫“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但是统治阶层有不同的态度,东晋皇太子到太学讲经,行释尊礼;孝武帝曾讲《孝经》,又继续扩大太学规模;在北朝时,北魏办学以经术为先。这反映出()

A.儒学服务现实政治B.门阀士族重视儒学

C.教育传承儒家文化D.大一统思想被推崇

5.明朝景泰以后,“榻房”(存放商旅货物的场所)逐渐被“歇家”(私人所办的客栈)所取代,“歇家”除了提供住宿这种基本服务之外,还对客商提供仓储、信息交流、中介交易等服务,同时替官府监督商人,甚至代为收税,等等。由此可见,“歇家”的兴起()

A.强化了官营贸易体系B.得益于商帮的发展壮大

C.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D.体现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6.19世纪晚期,郑观应、张之洞、孙逸仙等知识分子所引介的西方现代科学农业,以肥料学、土壤学、植物学、化学为主,但是在病虫害防治、农业机器的使用方面未有涉及。这主要受限于()

A.制度变革先于技术变革B.传统的生产模式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迟滞D.中体西用的思想

7.辛亥革命后,广西置于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军阀统治之下。1916年3月,陆荣廷打出讨袁的旗帜,宣布独立;不久,他与孙中山等合组护法军政府;但1918年与唐继尧等一道逼迫孙中山离粤;1920年又反对孙中山返粤任非常大总统。这反映出()

A.革命任务的反复无常B.社会转型困难重重

C.革命统一战线的瓦解D.军阀割据难以消除

8.抗战爆发后不久,以重庆为首的大后方经济一度繁荣。1944年9月,美国战时生产局局长纳尔逊率领他的战时生产顾问团来到重庆,抵渝后,纳尔逊发现中国的经济已呈现衰落之势,各类工厂的开工能力只占20%至50%。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内迁物资消耗大B.战时经济政策的实施

C.国统区发生经济危机D.国家资本的急剧膨胀

9.三线建设时期,面对大规模工业内迁带来的诸多难题,某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组织当地劳动力参与建设,与内迁企业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配套产业,并且建立了完善的物资调配体系保障生产生活所需。这些举措()

A.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B.促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局面的实现

C.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D.表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

10.下表为1978-1988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统计数据(人数单位:万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年份

农村劳动力人数

农业劳动力

非农业劳动力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1978

30638

28318

92.4%

2320

7.6%

1980

3183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