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x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课程代码:621010320
英文名称: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
学 分:3
学 时:45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学位必修课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
建议教材:《Java2实用教程》,第6版,耿祥义、张跃平,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07
一、课程教学目标
Java不依赖平台的特点使得它受到广泛的关注,已成为网络时代最重要的编程语言之一。目前,Java语言不仅是一门正在被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而且已成为软件开发人员应当掌握的一门基础语言,因为很多新的技术领域都涉及到了Java。国内外许多大学已将Java语言列入了本科教学计划,掌握Java已经成为共识。
1.思政育人目标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中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作为信息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在技术开发的过程中践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培养执着、坚持、精益、创新的职业品格。
2.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掌握面向对象的3个特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理解Java的平台无关性,掌握用Java语言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掌握Java中常用工具类的使用,及用Java设计图形用户界面程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应用Java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了解Java的特点,理解Java的平台无关性,掌握Java语言的语法知识和常用工具类的使用,掌握Java事件的处理模型及GUI编程。掌握JDBC的使用。
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面向对象的思想,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上机实践、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环节安排
课堂讲授
教学方法上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安排一些自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实际问题,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上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利用多功能教室,结合黑板讲解,演示较大程序的结构及其运行效果,以提高课堂信息量,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习题课习题课: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习题课、课外习题。
考核采取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卷面成绩为100分。
平时考核:大作业(20分)+考勤(10分)+实验报告(10分)。
课程学习成绩:卷面成绩*60%+平时成绩*40%。
与先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程序设计基础。本课程需要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中的一些基础知识,
例如,基本的控制语句,循环语句,数组等。
课程教学内容
1.Java语言的入门
Java语言的特点;介绍Java应用程序、Java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
重点:Java平台无关性、Java程序的结构。
难点:Java程序的开发过程。
Java的基础知识
Java的标识符、关键字;Java基本数据类型;Java的数组。
重点:Java语言的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和语句。
难点:基本数据类型的精度。
类与对象类的设计;Java类的组成;成员变量和方法;对象的创建和使用。
重点:Java类的语法规则。
难点:对象的创建过程,对象引用与实体的关系。
重要的关键字
关键字static;实例成员和类成员;关键字this。
重点:类变量和实例变量。
难点:类方法和实例方法的区别。
包语句及import语句包语句package;import语句;访问权限。
重点:import语句。
难点:访问权限的理解。
类的继承与多态类的继承;final关键字;上转型对象;抽象类的语法和使用。
重点:类的继承性、上转型对象和多态技术。
难点:理解上转型对象和多态技术的理解和运用。
Java的接口
接口的定义和使用;接口的理解和接口回调。
重点:接口的理解;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难点:抽象类和接口的异同点。
Java中的字符串
字符串类和常用方法;StringTokenizer类;字符串与字符、字节数组。
重点:字符串的常用方法;字符串分析器的使用。难点:字符串分析器的使用。
Java的常用类
Date类的用法;Calendar类的用法;Math类的用法;BigInteger类的用法;Action事件处理。
重点:Date类、Calendar类以及Math类的使用。
难点:各常用类的实际运用。
Java中的窗口及常用组件
Java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