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北省石家庄高新区国杰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pdf

发布:2025-04-07约7.8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石家庄市高新区国杰学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班级姓名考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2.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第1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11卷(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中

性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写在每小题对应括号内)

1.专题片《古蜀记·三星夺目》解说:仔细研究三星堆的出土文物,我们便不难发现一个现象,玉琮和

良渚文化出土玉琮十分相似,陶岙、玉璋、铜牌饰深受二里头夏文化的影响,铜罍、铜尊等青铜器,

又深受商文化的影响,在湖北石家河文化出土的文物玉人头像造型,外观神态与三星堆青铜人像十分

接近。这说明()

A.青铜器文明开始于古蜀B.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C.古代蜀地文明特色鲜明D.区域之间文明交流广泛

2.“夏人自西而东,商人自东而西,周人复自西而东,他们先后相交错,相覆叠,相同化,同时各把势

力所及地方的土族同化,在一千数百年间,这参伍综错的同化作用抟结成一个大民族,他们对于异族,

自觉为一整体,自称为“诸夏',有时也被称并自称为“华'。”材料意在说明()

A.夏商周的更迭和疆域扩展B.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

C.民族认同意识的逐渐形成D.华夏族与异族的对立

3.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发表主张:“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天下归之之谓王,

天下去之之为亡,故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该主张体现了()

A.家国情怀B.民本思想C.革故鼎新D.天人合一

4.有学者指出,儒家贵民,法家尊君。儒家以人民为政治之本体,法家以君主为政治之本体。就此以观

二家之异,正如泾渭殊流,入目可辨。下列选项中,体现“法家尊君”思想的主张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5.战国时期,政治家苏秦曾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就想出了一个

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

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苏秦“刺股”的故事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自强不息B.和而不同C.崇德尚贤D.家国情怀

6.日本学者西嵨定生对汉文化圈界定:““东亚世界”是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及发展为基轴而形成

的······构成这个历史的文化圈,即“东亚世界'的诸要素,大略可归纳为一、汉字文化,二、

儒教,三、律令制,四、佛教等四项······因而共通性并非抹杀民族特质,相反是民族性的特

质以中国文明为媒体从而具备了共通性。”该学者意在强调()

A.汉字文化是维系汉文化圈的精神纽带B.汉文化的正统地位

C.周边民族、国家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D.汉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

7.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华文化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

基础上再创辉煌,并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

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B.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C.普及中华文化智慧D.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

8.伏尔泰认为,中国官吏均经严格的考试而被委任,他们可以对皇帝进行评议和进谏,要对上下两面负

责,使得全国形成一种行政网络,就像家庭一样,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