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发布:2025-04-07约7.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小麦养活了国内消费者,他们更多地从事商人、银行家和手工业者等职业,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材料这一现象

A.表明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客观反映了殖民扩张的血腥罪恶

C.标志着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确立

D.促进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

A.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B.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正义性

C.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

3.《申江百咏》描述某一景色为“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此景最早应该出现于

A.18世纪50、60年代

B.19世纪40、50年代

C.19世纪70、80年代

D.20世纪30、40年代

4.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最有力的证据的是

A.历史记载,19世纪末沿海各州县,大多用洋布,用土布者渐少

B.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求,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封限制。”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原遍于县市,自西洋以风火永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5.宋代文学家普遍认同“文以贯道”的思想。文学作品要蕴含着思想意识,即便是单纯的抒情作品,也要对爱国主题给予格外的重视。这反映了宋代

A.文人阶层重视抒发情感 B.文学创作受理学影响

C.统治集团推行重文轻武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6.1900年,列强在华设厂的总数由以前的80家猛增到933家。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小吴经常以“日耳曼人征服”、“隶奴与农奴”、“查理·马特改革”、“封建等级”等为关键词搜索有关资料。据此推测他关注的是

A.欧洲君主专制 B.欧洲封建制度 C.德国宗教改革 D.中世纪城市自治

8.1912—1919年的八年间,民族工业新建厂矿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纺织、面粉、火柴、榨油造纸等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其中面粉除内销外,还大量出口。这说明当时中国

A.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B.民族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

C.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D.重工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9.在《左传》《国语》等文献记载中,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用《诗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这主要反映了

A.国家统一的趋势在发展

B.当时楚国文化的包容

C.周代制度在楚国严格执行

D.儒家思想在楚国受到重视

10.下图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图(Ⅰ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Ⅱ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Ⅲ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据此可知

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区域性特征

B.文化分区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

C.中原文化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黄河流域的稻作农业相对发达

11.如图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中共中央肃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井冈山的斗争”产生一定影响

C.民族矛盾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工农武装割据成为全党共识

12.唐政府的政策法令从制订到执行,一般运作程序为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

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人们看到了核武器可怕的威力。20世纪60年代,随着苏联和美国加紧进行核试验,完善核武器,世界上反对核扩散的舆论日益强烈。美苏为了保住他们的核优势,乘机推动签订关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谈判,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68年7月1日分别在华盛顿、莫斯科、伦敦开放签字,当时有59个国家签约加入。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