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东省日照市2013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013.03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1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2.下图为某一时期人民军队进军形势图。判断该人民军队是
A.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军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
C.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
13.博马舍(1732—1799)是法国著名剧作家,在其著名作品《费加罗的婚礼》中,剧中出身低微的主人公费加罗为追求爱情质问荒淫的伯爵:“就因为你是个大贵族,你便自以为是个大天才啦!……只凭着门第、钱财、高官、爵位,你便这般得意忘形!其实你何德何能,配有这么多的享受……至于我嘛,本是一个小小的老百姓,混在芸芸众生之中,然而,我为谋生自立施展的手段和显露的见识,比起统治西班牙一百年的还要多。”作品的思想意义在于
A.弘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生价值 B.呼吁自由平等,宣传理性思想
C.挑战教皇权威,倡导宗教改革 D.树立公平正义,反对贫富分化
14.下表所示的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议席分配制的公平 B.公民选举制的进步
C.公民普选权的实现 D.代议制民主的完善
15.《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C.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16.2009年,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说:“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像资本主义,而美国反而变得越来越社会主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90年代后两国关系显著改善 B.不同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和影响
C.全球化背景下利益休戚相关 D.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9道题,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考生必须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试卷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必做部分】
28.(18分)经济体制是指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体制变革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集体农庄体制 农业问题严重
上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数量、牲畜产品率、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1)材料表明,在苏联农业发展中,“体制”与“问题”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4分)
问题二 赫氏改革 光荣与混乱并行
1953年起,赫鲁晓夫开始对义务交售制进行变革,提高收购价格,减少收购量,1958年完全取消义务交售制。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并采取措施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的发展。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195l~1955年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3850万吨,1961~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奶类生产也大幅度增加。
赫鲁晓夫还采取了合并集体农庄的政策,把大批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1958年,赫鲁晓夫一反常态,认为“保留大块宅房园地和私有牲畜,就成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道路上的严重障碍”,采取许多限制措施。1964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