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第二学期高中新课程模块考试试题(卷)
高二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
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
A.对天命观持排斥态度B.对天的认识理性化
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D.德治思想逐步形成
2.先秦时期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乡射礼”对于射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能否射中靶心、形体能否合于
音乐节奏、能否礼让对手。只有符合全部条件的射手,才能成为获胜者。据此可知,“乡射礼”
A.契合了战乱频繁的时代B.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C.体现了儒法思想的结合D.保证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3.的
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这说
明汉代儒学
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
C.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D.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
4.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
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
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5.在王守仁看来,伦理纲常是人们心中所固有的、先验的“良知”,要把心中固有的“良知”施诸行事,
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地为善去恶。该思想意在()
A.重建儒学价值体系B.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D.致良知以达圣贤之道
6.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后几十年间,汉语吸收的外来词远远超过了延续千年的汉唐时期,其借词的规
模、范围、数量,都是空前的。诸如: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来复枪(rifle)麦克风(mi-
crophone)巴士(bus)咖啡(coffee)等等。这种变化说明
A.近代汉语因战争被逐渐欧化B.近代社会变迁影响文化生态
C.西学东渐有利于白话文改革D.外来词与文化侵略同步形成
7.颜海英在《世界文明史·古代埃及文明》一书中指出,古埃及人主要向南与努比亚,向东北通过西奈半
岛与叙利亚、巴勒斯坦和两河流域发生联系。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地理位置的独立性B.专制王朝的封闭性
C.西亚大国的侵略性D.王权观念的宗教性
8.“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
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这一帝国和宗教是()
A.罗马帝国基督教B.拜占庭帝国东正教C.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D.基辅罗斯帝国东正教
9.《十二铜表法》规定:“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
摔死。”由此说明,《十二铜表法》
A.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B.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C.力图改善奴隶处境
D.重视法律诉讼程序
10.“人们深以自己能传承古希腊为荣,作家们以典雅的古希腊语写作。当西欧正沉沦于黑暗时代时,他
们却继续维持一个有教养、博学的社会……”该文叙述的是
A.英吉利B.阿拉伯C.拜占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