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概述课件.pptx
冠心病概述课件12021/10/10/周日
目录CONTENCT冠心病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冠状动脉解剖生理及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并发症处理与康复管理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22021/10/10/周日
01冠心病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32021/10/10/周日
定义分类冠心病定义及分类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冠心病可分为五种类型,即隐匿型或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和猝死型。42021/10/10/周日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病原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等;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家族史等。此外,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饮酒、精神压力大等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52021/10/10/周日
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同时,我国冠心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相对较低,防控形势严峻。全球及我国冠心病流行现状我国流行现状全球流行现状62021/10/10/周日
预防策略冠心病的预防策略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未发生冠心病的人群,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来降低发病率;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已发生冠心病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来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重要性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来推进。预防策略与重要性72021/10/10/周日
02冠状动脉解剖生理及病理改变82021/10/10/周日
冠状动脉起源冠状动脉分支冠状动脉走行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包括前降支、回旋支等,右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包括后降支、左室后支等。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脏表面,为心肌提供血液供应。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特点92021/10/10/周日
80%80%100%正常生理功能介绍冠状动脉通过舒张和收缩,调节心肌血流量,满足心肌代谢需求。冠状动脉为心肌提供充足的氧气,维持心肌正常生理功能。冠状动脉通过调节血流量和氧气供应,参与心肌代谢的调节。心肌供血心肌供氧心肌代谢调节102021/10/10/周日皮细胞损伤脂质沉积炎症反应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沉积的脂质引发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损伤的内皮细胞吸引脂质沉积在血管内膜下。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共同作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12021/10/10/周日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不稳定因素作用下发生破裂。破裂的斑块暴露内皮下胶原,激活血小板聚集。聚集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共同作用,形成血栓。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冠脉闭塞122021/10/10/周日
03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132021/10/10/周日
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典型临床表现分析活动时出现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自觉心跳加快、加重,伴有心前区不适。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迫性、紧缩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142021/10/10/周日
010203牙痛、下颌痛恶心、呕吐头晕、晕厥非典型症状识别部分冠心病患者可表现为牙痛或下颌痛,易被误诊。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心肌缺血时,患者可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152021/10/10/周日
是冠心病诊断的常用方法,可发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异常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现心室壁运动异常等。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030201常用诊断方法及评价标准162021/10/10/周日
鉴别诊断思路与其他心脏疾病的鉴别如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需通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进行鉴别。与非心脏性疾病的鉴别如肺部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冠心病不同类型的鉴别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需根据疼痛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心电图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