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治学须有疑,无疑不成学——《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docx
第19课治学须有疑,无疑不成学——《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为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深入剖析文本,引导学生理解怀疑精神在学问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课程设计紧密围绕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互动式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章中心论点和论据的分析鉴赏水平;增强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形成独立见解;提升语文表达能力,能够将阅读感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发表个人观点;加强文化自信,认识到怀疑精神在学术进步中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学术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文章中心论点:怀疑精神在学问发展中的重要性。
2.分析论证方法:学习作者如何运用举例、对比等手法来阐述观点。
难点:
1.深入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
解决办法:
1.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怀疑精神的内涵。
2.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3.通过课堂提问、写作练习等方式,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度。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由教师讲解文章结构、论点及论证方法,随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讨论。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作者、质疑者和支持者,通过角色互动深化对怀疑精神的理解。
3.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与怀疑精神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增强学生对学术史的直观认识。
4.安排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就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调研,撰写研究报告,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一张关于科学家质疑权威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质疑在科学探索中如此重要?
2.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在学问的道路上,怀疑精神有什么作用?”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怀疑与学问》。
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产生的时代背景。
2.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中心论点:怀疑精神是学问进步的源泉。
3.阐述作者如何运用举例、对比等手法来论证观点,如对古代学者对权威的质疑、现代科学发展的实例等。
4.深入分析怀疑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怀疑精神应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
2.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堂提问(10分钟)
1.提问:“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怀疑精神在学问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3.提问:“在学术研究中,如何培养怀疑精神?”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培养怀疑精神的方法。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对待权威和传统观念?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科学家的视频,让学生思考: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怀疑精神的?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怀疑精神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性。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怀疑精神在学问发展中的价值。
2.提出拓展性问题:“如何将怀疑精神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历史文献:《宋史·儒林传》中记载的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质疑,以及他如何通过质疑推动学术发展。
2.科学史例:介绍伽利略对地心说的质疑,以及他的实验如何推翻了这一长期被接受的学说。
3.现代学术观点:选取一些现代学者对怀疑精神的看法,如胡适、鲁迅等人的相关论述。
4.学术期刊文章:提供一些关于怀疑精神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论文。
二、拓展建议
1.阅读历史文献,了解古代学者如何通过质疑推动学术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2.研究科学史例,让学生理解怀疑精神在科学革命中的关键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3.阅读现代学术观点,帮助学生了解怀疑精神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4.阅读学术期刊文章,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针对所选的学术观点或历史文献,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