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奉新县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2024届江西奉新县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唐代主要诗人分布图,据图可知
A.儒学复兴运动不断扩大 B.历史传统影响文化发展
C.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D.文化重心北移趋势明显
2.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
A.20世纪30年代中期 B.20世纪4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中期 D.20世纪80年代中期
3.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4.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D.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5.据统计,唐高祖时,宰相中有科举功名者占7%,唐太宗时为23%,至高宗、武后时上升至35%,武周时则达到40%。这说明
A.庶族地主地位显著上升 B.科举制推动了文化发展
C.科举成为进身高官重要途径 D.选官制度日益完善
6.1902年的某一天,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他们聊天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A.甲:“当年我曾经和康有为一起参加公车上书。”
B.乙:“我和义和团一起在廊坊打过八国联军。”
C.丙:“我家住在东交民巷,那里有洋人保护着.
D.丁:“我读过梁启超草拟的京师大学堂章程。”
7.雍正时有人说过:“商人积丝不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盘盘龙凤腾向梭,九日辛勤织一匹。”苏州道光二年一个碑文上写道:“查民间各户,将经丝交织机匠工织”。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这表明,当时中国
A.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分工细致 B.已出现大量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
C.商业资本的规模比较庞大 D.存在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
8.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它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设置行省的目的是
A.监察地方
B.方便地方自治
C.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D.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
9.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继昌隆机器丝厂
10.下表为截至1944年抗战后方的民营工业情况,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B.民族工业资本规模持续缩小
C.时局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官僚资本造成通货膨胀严重
11.1944年10月9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统帅斯大林对巴尔干半岛的战后控制权做了划分(下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50﹪
75﹪
英国(美国参与)
10﹪
90﹪
50﹪
50﹪
25﹪
A.苏联在东欧有明显优势 B.东欧是“冷战”的前沿
C.两大阵营对抗矛盾尖锐 D.强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12.据统计,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共派出从军记者114名,还有15名画师、摄影师连篇累牍地报道战争的进展状况、战斗经过、双方死伤人数、俘获战利品、俘虏处置及战地情形等,战争爆发后仅一个月,有17名西方记者获得了随日军采访的许可。而清政府则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拒绝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这一差异突出反映了
A.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 B.中日近代化程度差距巨大
C.日本借机宣扬军国主义 D.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