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3.1 同素异形现象 同分异构现象(1)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1.docx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5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3.1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1)教学实录苏教版必修1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5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3.1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1)教学实录苏教版必修1。本节课重点讲解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多样性背后的微观结构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语言描述分子结构的准确性;提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多样性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自然关系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物质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不同同素异形体和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特征;
③分析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同素异形体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化学性质;
②理解同分异构现象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③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④运用化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的理论基础。
2.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施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同素异形体和同分异构体的特性,强化实验操作技能。
4.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同素异形体和同分异构体的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微观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自然界中存在的不同形态的石墨和钻石图片,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这些物质的外观差异,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释这种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但形态不同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同素异形现象的好奇心。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同素异形现象(10分钟)**
-讲解同素异形现象的定义,强调同素异形体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但具有不同结构的单质。
-通过对比石墨和钻石的结构模型,讲解同素异形体的微观结构差异。
-引导学生分析同素异形体在性质上的差异,如硬度和导电性。
2.**同分异构现象(10分钟)**
-讲解同分异构现象的定义,强调同分异构体是由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化合物。
-通过展示不同的同分异构体分子模型,讲解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特点。
-分析同分异构体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如熔点和化学反应活性。
**三、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课堂提问**
-提问:石墨和钻石的结构差异如何影响它们的物理性质?
-提问:同分异构体在分子结构上的差异如何导致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表现?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2.**角色扮演**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选择一种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讨论其性质和用途,并汇报给全班。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解答,题目涉及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的应用。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解答,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2.**个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的理解。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的重要性。
2.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同素异形体和同分异构体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地定义和区分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同素异形体和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特点,并解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一些典型的同素异形体和同分异构体,如碳的石墨和钻石、甲烷的异构体等。
2.**能力培养方面**:
-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提升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化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碳的多样性、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等。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维发展方面**:
-学生能够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从微观层面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学生在探究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的过程中,培养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