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轴对称逆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docx
13.1.1轴对称逆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13.1.1轴对称逆向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星期一,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个神奇的数学世界——轴对称!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将揭开轴对称的神秘面纱,一起感受数学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奇妙的数学之旅吧!????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数学抽象: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从几何图形中抽象出对称性质。
2.逻辑推理:学会运用对称性进行推理,发展严密的逻辑思维。
3.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轴对称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数学运算:熟练运用坐标和几何变换进行计算,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5.数学直观:通过图形操作和观察,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学生们已经接触过基础的几何图形和对称性概念,对直线、角、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识别简单的对称图形,但可能尚未深入理解轴对称的严格定义和性质。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通常对抽象概念和数学探索保持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视觉和动手操作来学习。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一些学生可能在几何推理方面表现出色,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空间想象有困难。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而有的学生则更喜欢独立探索。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轴对称概念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将抽象的数学定义与具体图形对应起来的困难。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学生可能难以想象出对称轴和对称图形的具体形象。此外,学生可能会在识别和描述对称轴的位置上感到挑战,尤其是在面对不规则或复杂图形时。因此,教学时应注重直观教具的使用,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课程平台:人教版数学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轴对称图形的PPT课件、在线互动学习软件
-教学手段:教具(对称轴模型、折叠纸)、实物(几何图形卡片)、视频资源(轴对称动画演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有趣的数学世界——轴对称。你们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吗?”
2.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轴对称就是图形两边对称。”
3.老师点头称赞:“很好,你们已经对轴对称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轴对称的性质和特点。”
二、新课讲授
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对称图形,如等腰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请看这个图形,你们能找到它的对称轴吗?”
2.学生们积极思考,有的指出了对称轴的位置。
3.老师表扬学生的观察力,并进一步解释:“轴对称图形是指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4.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不同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们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讨论对称轴的特点。
5.学生们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出对称轴的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
6.老师引入轴对称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有哪些性质呢?”
7.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并总结出轴对称的性质,如:对称轴两侧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轴两侧的对应角相等。
8.老师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9.老师提问:“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10.学生们积极回答,如: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图案设计等。
三、课堂练习
1.老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们认真做题,遇到困难时,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老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轴对称图形是指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具有一些性质,如对称轴两侧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轴两侧的对应角相等。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老师鼓励学生们:“同学们,轴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完成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拓展
1.老师提醒学生们:“课后,大家可以尝试用轴对称的知识设计一些图案,或者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学生们纷纷表示赞同,并表示会认真完成课后拓展任务。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