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轴对称(第1课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docx
13.1轴对称(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3.1轴对称(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轴对称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问题解决,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本节课设计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符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3.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轴对称图形问题。
4.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轴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确定轴对称图形: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出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探索对称轴的性质:强调找出图形对称轴的方法,以及通过对称轴能够得出图形的对称性特征。
2.教学难点
-构建对称轴:难点在于理解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找到对称轴,特别是对于一些非标准图形。
-对称性质的推广:学生在从具体图形推广到一般性质时,可能难以把握抽象概念与具体实例之间的关系。
-轴对称的应用:难点在于将轴对称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设计对称图案或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对称问题。例如,在解决“如何设计一个对称的门”问题时,学生需要理解对称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直尺、圆规、剪刀、彩纸
-课程平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轴对称图形动画演示视频、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直观演示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轴对称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吗?”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图片,如蝴蝶、花朵、建筑等,让学生初步感受轴对称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轴对称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位置和性质。
3.轴对称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轴对称图形案例进行分析,如风筝、剪纸艺术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轴对称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轴对称图形进行深入讨论,如设计一个对称的标志或图案。
小组内讨论该轴对称图形的设计理念、步骤和技巧。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设计思路、图案特点和设计过程。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轴对称图形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称轴、案例分析等。
强调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轴对称图形。
7.课后作业(5分钟)
目标: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设计,可以是绘画、剪纸或手工制作等形式。
作业要求学生解释设计思路,并尝试分析设计中的轴对称特性。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几何之美》:这本书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解,介绍了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适合学生进一步了解对称图形的多样性和应用。
-《生活中的数学》:书中收录了许多与轴对称相关的实际案例,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数学史上的对称》:通过介绍数学史上关于对称的研究和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历史的兴趣,同时了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