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docx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开拓视野、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学生阅读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已然成为当下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农村小学受困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教学资源等因素,在实际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阻力和局限。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可以体现为利用前期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后期出现的矛盾。从这一理论角度来说,对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问题的研究就力图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阅读思维和适合自身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长期性的阅读学习,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爱上阅读,能够真正将所学方法进行拓展运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阅读教育,提高阅读课堂的气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优化农村学校阅读资源配置
阅读资源的配置是教师有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一环,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在不同班级设置了阅读角,教师可以从图书室借阅学生阅读材料丰富班级阅读角,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籍与同学老师分享交流,学校还定期开展校园读书活动,低年级的学生以讲故事为主,高年级的学生围绕整本书阅读进行分享,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文本解读能力、阅读教学方法运用能力和阅读活动组织能力。另一方面,现在的教学是合作教学时代,要汇集所有教师的力量,建立教师阅读教学共同体,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助合作,共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在新课标要求下,农村学校教师可以采取现代化的手段,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比如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推广情境教学法;以学习单为媒介,指导阅读方法;加强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等。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构建多元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要注重对阅读教学成果的多元化评价,除考试成绩外,应当增加对学生阅读的过程性评价,如读书笔记的记录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定期调查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偏好,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
四、注重家校合作,鼓励家庭建立良好阅读氛围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了解到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在家庭中为学生设置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家庭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场所,家长也要在工作之余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惧千万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发现教师自身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对教师阅读教学的接受程度,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创新教学方式,调整教学方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