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7.4 物质的溶解性 大单元教学设计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pdf

发布:2025-04-06约1.86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化学九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沪教版)

单元学习主题“探索溶解现象”是《义务教育化学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

教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五个学习主题之一“物单元第七单元授课人Xxx

主题质的溶解性”的核心知识。《探索溶

本单元涉及的主要化学大概念:解现象》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题1“溶解的奥秘之旅”:讲解溶液的概念与特点,介绍溶液、悬浊液、

乳浊液等。学习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与导电性。认真观察实验,加深理解。

主题2“走进溶解的微观世界”:溶质与溶剂的概念,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等。学习溶液配制实验,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通过实例理解溶液组成表

示在实际中的应用。

主题3.“溶解现象与生活的奇妙交融”:介绍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

生理解判断方法。探究温度、溶剂量对其转化的影响,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结合实例,

加深对生活中相关现象的理解。

主题4.“揭秘溶解的规律与变化”:溶解性的定义与衡量标准。探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如

温度、溶剂种类和溶质性质。学习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

转化。

单元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相关概念的教学顺序为:溶液→能量变化→导电→溶液的组成和浓度

内容→溶解度→溶解性。本单元先引入溶解的概念,让学生对溶解有初步认识。接着探究影响溶

解的因素,如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等。然后学习溶解度的概念及相关计算,通过溶解度

曲线深入理解不同物质的溶解特性。最后探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形成完整的知

识体系,帮助学生从现象到本质全面认识溶解现象。

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

单元中安排了较多的实验、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课外实验等栏目,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溶解度曲线的内容是以探究的形式呈现的,通过探究,学生既可以学习

数据处理的方法、了解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作用,又能够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

理的意义。

本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溶解的概念和影响溶解的因素,如温度、搅拌、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应用。

本单元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溶解过程,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1.认识溶解和结晶现象;

20222.知道溶液由溶质、溶剂两部分组成,具有稳定、均一的性质;

新课3.知道绝大多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形成较充分的理解。

标要4.知道浓度可以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计算溶质质量分数,也能掌握一

求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配制方法;

5.对定量研究的意义形成一定的初步认识;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单元在学习“溶液组成的表示”这一单元前,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

学情解,但对于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概念较模糊。部分学生能进行简单实验操作,但在数据处

理和定量分析上存在困难。多数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兴趣,具备一定的探究欲望。但

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需借助实例和实验来理解溶液组成的本质。

1.学生要清晰理解溶解的定义,明确物质在水中溶解是一种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的过程。掌

握溶解度这一关键概念,知道其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

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了解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强(对于气体)、溶质和溶

剂的性质等。

2.学生应熟练掌握进行溶解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够准确测量和控制实验变量,如温度、溶质

单元和溶剂的量等。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溶解过程,学会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严谨的科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