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利用应用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2011年9月,我确立了小课题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积极尝试,看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对老师也由敬畏到发自内心的喜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了一种幸福与快乐,我们也由此幸福和快乐着!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存在问题
有位德国学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说得真好。“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遗憾的是,当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异颇大。如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过于华丽,“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课堂缺少数学思维含量;情境的设置过于牵强,有的数学教师为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和会甚至影响同学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图的运用缺少方法,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情境图,图中所出示的数学信息往往是比较零乱的,缺少连贯性,同时所提问题也牵强缺乏启发性,不利于课堂氛围的调动和数学知识的学习。怎样让同学组织这些较为零乱的数学信息,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情境图,老师手足无措。
(二)原因分析
以上出现种种现象,问题绝不是出自偶然。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实质上,我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我想不是,“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可有些教师追求形式化,忽略这一基本需要的缘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三)确立研究课题
为使情境创设更好地发挥对数学教学的服务作用,因此选此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之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对未来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力。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能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也使老师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家,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二、文献综述
1、《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
3、巴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
学习材料:
1.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
2.新《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等。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
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实施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从而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和形成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与提出的一般操作模式。
2、分析学生情况,使情境创设、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统一。
3、影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和问题提出效果的因素。
4、研究提高情境创设效果和提问的教学策略和实效性。
5、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作用研究。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2011年11月完成课题的选题工作和课题方案的设计;加入课题组,明确课题研究工作的方向任务。
2、2012年1月随课题组教师一起正式进入课题的研究实施。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学习有关理论,做好学生素质需求的调查工作,做好实施的起步工作。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全面落实第一阶段实验项目,并进行初步尝试。不断进行如何恰当创设与合理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