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专项:构思.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记叙文写作专项:构思 #183; 组材 #183; 细节
记叙文写作专项:构思·组材·细节
一、教学内容
记叙文写作专项:构思·组材·细节
二、学习目标
1、学习写记叙文,会具体地写人记事,有较明确的中心思
想。
2、会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
3、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能运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些特点。
三、课文知识分析
(一)记叙文构思六“一”诀 :
1)一槌定音的开头。
即开篇两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
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用“特别是她勤劳
一生”点明主旨。短短两句,即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十分清晰的总枢纽。
2)一线穿珠的结构。
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
品质为主线, 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 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
魏巍《我的老师》一文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由热爱、感激、思念老师这条感情线索贯穿起来,从而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一波三折的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 。
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弛结合,起伏变化,亦可扣人心弦。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李忠两个“三次五回劝得他住”。这样有急有缓,掀起波澜;当鲁达送走金氏父女,“径到状员桥来” ,惩强除恶的好戏似乎就要上演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鲁达在郑屠户的肉铺前坐了下来,三戏郑屠户的。这样一放一收,又掀起波澜。简单的一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写得如此精彩,情节的一波三折功不可没。
4)一字传神的细节。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
鲁迅的《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
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 我们的大得多呢。 ’” 阿发“往来的摸” ,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
的童贞,传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喜爱之情;鲁迅《孔乙己》中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我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这里的“摸”字,表示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哀伤同情。同为“摸”字,作者却在不同的地方赋予其各异的含义,且凝练传神,可见匠心。
5)一语反复的扣题。
文章以关键语句反复扣题,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
《谁是最可爱的人》由这样三个板块扣题:一是开头,在书写作者自己在朝鲜的感觉后,以“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
是最可爱的人” 扣题;二是主体, 在展示了三个典型事例后,分别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扣题;三是结尾,在号召人们热爱战士
后,以“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扣题。以上扣题句将“战士”与“谁是最可爱的人”联系起来,反复出现,强化
了人们的认识。
6)一箭双雕的收尾。
就是说文章的结尾既自然结束全文,又巧妙引发思考。
《驿路梨花》结尾写道: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
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个结尾既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意蕴丰富。
(二)人物描写如何在你的作文中应用: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记人的记叙文就是以人物为主要的记叙对象并以故事为轴心的记叙文。它是以塑造性格鲜明而又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它的情节安排不是以“事”为主,而是以“人”为主,文中的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等表达方式都是为写人服务的。
仔细观察人物,了解现实社会。
世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发现美的眼睛。这话同样适用于“观察人物”的话题。就拿舞台上的赵本山来说吧,总体上说是一个诚实、憨厚、本分、有感情、不乏正义感、跟不上飞跃发展的形势的农民形象。这一个性特征是观众有目共睹的,
是观察得来的(生活中的赵本山另当别论) 。观察人物应遵
循从外到内、从语言到行动的原则。所谓“外”
,就是外貌,
它包括肖像、体态、服饰和表情等。宋丹丹形容赵本山的脸
型像“鞋拔子” ,而他自己说是“猪腰子”型,这种自
* 式幽
默往往使人们捧腹喷饭;朱自清在《背影》中描绘了“青布
棉袍黑布马褂”的肥胖衰老的父亲形像;鲁迅在《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