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AVR单片机的CAN总线通讯单元设计.doc

发布:2018-02-02约7.33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院 (系)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专 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 生 周学安 学 号 090220326 班 号 0902203 指导教师 梁军 开题报告日期 2013年3月28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制 20年3月 说 明 一、开题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二、对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报告的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2.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应不少于三分之一。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3.参考文献按在开题报告中出现的次序列出; 4.参考文献书写顺序:序号 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起止页。 三、如学生首次开题报告未通过,需在一周内再进行一次。 四、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填写意见、签字后,统一交所在院(系)保存,以备检查。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检查日期: 目 录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 2.1 CAN总线技术简介 1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3主要的研究内容 4 3.1 主要内容 4 3.2 本设计要求达到的技术要求 4 4 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4 4.1 硬件设计 4 4.2 软件设计 7 4.3 验证方案 8 4.4进度安排…………………………………………………………………..……………………… …9 4.5预期目标…………………………………………………………………..……………………… …9 5 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9 6 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9 7 主要参考文献 10 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设计工作,,CAN总线工作原理,学习和理解电路设计基本方法,熟悉软硬件设计工具和调试方法,培养。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2.1 CAN总线技术简介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欧洲汽车工业发展发展的需要,最先由德国Bosch公司提出CAN总线方案以解决汽车控制装置间的通信问题。当时,由于消费者对于汽车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大多是基于电子操作的,这就使得电子装置之间的通讯越来越复杂,同时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连接信号线。提出CAN总线的最初动机就是为了解决现代汽车中庞大的电子控制装置之间的通讯,减少不断增加的信号线。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单一的网络总线,所有的外围器件可以被挂接在该总线上。Bosch公司于1986年正式公布了这一总线,且命名为CAN总线。1987年Intel公司生产出了首枚CAN控制器(82526)。不久,Philips公司也推出了CAN控制器82C200。1993年CAN成为国际标准ISO11898(高速应用)和ISO11519(低速应用)。为促进CAN以及CAN协议的发展,1992在欧洲成立了国际用户和厂商协会(CAN in Automation,简称CiA),在德国Erlangen注册,CiA总部位于Erlangen。CiA提供服务包括:发布CAN的各类技术规范,免费下载CAN文献资料,提供CANopen规范DeviceNet规范;发布CAN产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