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说课稿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说课稿新人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9月15日星期四8:00-9:00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学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3.生命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建立生命科学的基本观念,如细胞理论、遗传变异等。
4.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生物的基础知识,如植物、动物的简单特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然而,对于生物学的系统性知识,如细胞结构、生物的分类等,学生的了解可能还比较有限。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生物学这一充满活力的学科通常抱有较高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正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偏好通过实验和直观演示来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更倾向于通过阅读和思考来理解生物学概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生物学的抽象概念,如细胞、遗传等,可能感到难以理解。此外,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可能面临实验操作不熟练、数据分析不准确等挑战。同时,由于生物学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概念的直观化、实验操作的示范性和术语的逐步引入。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以备查阅。
2.辅助材料:准备与生物基本特征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如细胞结构图、动植物图片等,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3.实验器材: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器材,用于观察细胞结构等实验活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验操作台布置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生物的多样性。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特征?”
3.学生回答: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生物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生物的基本概念(5分钟)
-介绍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强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讲解生物的四个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用实例说明生物的四个基本特征。
2.生物的细胞结构(10分钟)
-介绍细胞的概念和功能,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胞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细胞的基本特征。
3.生物的遗传与变异(5分钟)
-介绍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讲解遗传物质DNA的作用。
-通过实例说明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布置与生物基本特征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提问学生如何将生物的基本特征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实验操作,如观察细胞结构。
2.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提出问题:“我们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生物的基本概念(5分钟)
-生物的细胞结构(10分钟)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7.课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