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doc

发布:2023-07-03约2.4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优质课教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 二、方法与过程 ?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重点】 ?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 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 ? 2.力臂的确定. ?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若干;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展示各种工具:剪刀、钳子、指甲刀、瓶盖起子、食品夹等。 指出这些简单的工具都称为简单机械。 幻灯展示:机床、缝纫机、起重机等。 指出这些也是机械,不过比较复杂,称为复杂机械。但无论多复杂的机械都是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本节课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   二、新授 ? (板书)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 (板书)1.认识杠杆 ?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 (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称为杠杆。 ? (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 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强调力臂的画法: ? ·找支点; ? ·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 ? ·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的长度即是力臂。 ? 概括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 学生画力臂。 大人和小孩能一起玩跷跷板吗? ? (板书)3.杠杆的平衡条件 ? (1)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充分猜想,同时图片展示,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 学生可能给许多种猜想如: ? ①F1+L1=F2+L2???? ②F1/L1=F2/L2 ③F1-L1=F2-L2???? ④F1×L1=F2×L2 ?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以上猜想,甄别那是明显错误的猜想,如①F1+L1=F2+L2??? ③F1-L1=F2-L2,力和力臂单位不一样是不能加减的。 ? 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探究②F1/L1=F2/L2??? ④F1×L1=F2×L2 ?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 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装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最好能随时知道。实验探究前,应让学生充分讨论他们的探究方案。) ? 实验目的: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实验器材: ? 杠杆、铁架台、钩码 ? 实验步骤: ①如图,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 ? ※ 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左沉右旋 ???右沉左旋 ? ②在杠杆两边挂适当钩码,并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计算两力的大小,并读出两力臂的值,将力和力臂的数值填入表中;(重复3次) ?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实验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 ? ? ? 2 ? ? ? ? 3 ? ? ? ? ?  分析判断:在分析判断过程中有可能出现F1+L1=F2+L2? 的结论,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数据,找到出错的原因,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5)讨论、交流、合作 ? 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你的结论是什么? ? (6)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 (板书)4.杠杆的分类 ? 告诉学生分类首先要制定分类原则,然后按原则分类。 无论学生怎样分类,只要符合分类原则,都应充分肯定。 5.小结: 找学生小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6.作业设计: 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杠杆必须是一根硬棒B.力臂一定在杠杆上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0 2、如图所示,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在下列情况中,杠杆还能保持平衡的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