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魔法师》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班科学教案:《小小魔法师》
【设计意图】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常吃的食品,孩子们很熟悉它。孩子经常会在杯子中放入一些蛋白,让蛋白漂浮在水杯中,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想到了怎样让蛋浮起来。于是,我就生成设计了蛋宝宝浮起来这一活动。此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了孩子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设计这一活动旨在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在宽松的环境中引导幼儿积极、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初步了解蛋的沉浮与水中盐的多少的关系。
2、幼儿能小组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实验结果。
3、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初步形成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鸡蛋,鹌鹑蛋,玻璃杯,盐,水,勺子,记录表,PPT,水彩笔,抹布等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幼儿观察鹌鹑蛋的特征, 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鹌鹑蛋,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其特征
师小结: 接近椭圆形,个体很小,表面有棕褐色斑点。
二、 提出问题,幼儿自由探索
1、 观察鹌鹑蛋的沉浮
——我这里有两杯水,你们猜猜鹌鹑蛋宝宝到这两杯水里会怎样呢?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两杯水中的鹌鹑蛋宝宝不一样呢?
——因为这是一杯神奇的水,我在水中放了神奇的东西,让他变成了大力士,看,就是它。(出示盐)
——知道这是什么吗?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尝一尝,然后告诉你们答案,看小朋友猜的对不对。
小结:原来我水里放了盐,所以水就成了大力士把鹌鹑蛋宝宝浮了起来了。
2、幼儿自主实验
——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给每人都准备了一个鹌鹑蛋,一杯水,一个勺子,还有盐,请你动手试一试,看你能不能让它浮起来。(强调一下鹌鹑蛋皮较薄,要轻拿轻放)
幼儿尝试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通过幼儿观察,让幼儿产生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上一环节中,幼儿发现水中的蛋是下沉的,盐水中的蛋是浮起来的,在这一环节,让幼儿亲自动手“试一试”。
三、 幼儿总结经验,再次进行尝试:
1、 幼儿交流,分享实验经验。
——你成功了吗?请成功的幼儿拿着自己的实验结果来分享一下经验,失败的幼儿找找原因。
通过上一环节的操作,发现幼儿放的一勺盐量都不等。在这一环节,幼儿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一勺盐要求平平的满满的一勺,规范用量)
小结:你们都很棒,我们往水里加盐可以让水的密度变大,让蛋宝宝就可以浮起来;简单的说就是水变成了大力士,蛋宝宝被大力士托了起来。那么大力士是要能量的,加入的盐就是能量,我们来看看,我的一勺到底要放多少?
2、继续观察:
——看看一勺盐鹌鹑蛋宝宝可以浮起来吗?所以我们再给它一勺盐看看行不行?继续直到成功。我用了几勺盐?记录一下。(出示记录表)
3、邀请幼儿再次尝试合作,且按要求填写记录表:
——那如果是鸡蛋呢?要多少盐才能浮起来?老师也请来了鸡蛋宝宝,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接下来,我要请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一项记录表格的任务,一个小朋友让鹌鹑蛋宝宝浮起来,一个小朋友让鸡蛋宝宝浮起来,并且我要请你记录你放盐的勺数,用圆圈记录在这张纸上,一勺盐画一个圈。如果鹌鹑蛋,放一勺盐,你就在这里画一个圈,看看一共放几勺盐,鹌鹑蛋才能浮起来,这是鸡蛋,用同样的方法记录下鸡蛋浮起需要几勺盐。
幼儿再次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观察、比较与分析,描述两者之间盐的区别:
——看看你们的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鹌鹑蛋宝宝和鸡蛋宝宝的用盐量有什么区别?
通过幼儿的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再次尝试,提升实验难度,让幼儿学会记录,并总结实验结果。
小结:当盐放到一定量的时候,水达到一定的密度蛋宝宝就可以浮起来。鹌鹑蛋宝宝小,用的盐少;鸡蛋宝宝大,用的盐多。
四、 延伸活动: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地方,正在发生着神奇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死海的图片)。
——图片上是什么地方?它和我们见过的海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这片海的周围没有花花草草呢?
——这是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交界的一片湖泊,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它的湖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是一般海洋含盐量的10倍,致使水中几乎没有生物存活,甚至连它的周围地区也没有花草生长,所以人们称为“死海”。死海的湖水呈深蓝色,由于含盐量过高,使人不会下沉,即使你不会游泳,也能轻松的浮于水面。
——死海的湖水不但含盐量高,而且海底的黑泥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旅游,游客将自己全身涂满黑泥,只露出两只眼睛和嘴巴,以此来美容养颜。
——生活中还有很多神奇的事情等你们去发现,去探索。除了今天的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