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骨折.pptx

发布:2025-04-04约3.71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概述

2.术前准备

3.手术步骤

4.术中注意事项

5.术后处理

6.临床应用案例

7.技术展望

01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概述

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简介技术原理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利用髌上囊作为入路,通过插入髓内钉对胫骨骨折进行固定,其原理与传统的髓内钉技术相似,但入路更为直接,操作相对简单。技术优势该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快等优势,临床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复杂或粉碎性胫骨骨折,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应用范围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胫骨骨折,包括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以及骨缺损等,手术成功率高达90%以上,是胫骨骨折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技术优势手术创伤小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切口长度减少约50%,降低了软组织的损伤,术后恢复更快。固定稳定可靠该技术可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减少骨折移位,有利于骨折愈合,手术成功率高达90%以上。恢复时间短术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平均恢复时间缩短至3-6个月,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适用范围闭合性骨折适用于闭合性胫骨骨折,特别是中下段骨折,可避免开放手术带来的风险。开放性骨折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治疗中,该技术能有效控制感染,同时固定骨折,适用于I-III类开放性骨折。复杂骨折对于粉碎性骨折、骨缺损或骨折伴血管神经损伤等复杂病例,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

02术前准备

影像学评估X光片检查通过X光片可以初步判断骨折类型、位置和程度,为手术方案提供基础数据。常规拍摄正位、侧位和斜位X光片,确保全面了解骨折情况。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折三维图像,帮助医生评估骨折的复杂程度、骨皮质连续性以及软组织损伤情况,为手术提供精确的解剖学依据。MRI检查MRI检查对于评估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神经血管情况以及骨髓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制定更为全面的手术计划。

手术器械准备髓内钉系统包括不同长度和直径的髓内钉,以及相应的扩张器和导针,确保能够适应不同骨折类型和患者体型。骨折复位器械如骨折复位钳、骨撬等,用于在手术中精确复位骨折端,恢复骨骼的解剖结构。手术刀片与缝合针手术刀片用于皮肤和软组织的切开,缝合针和线用于关闭手术切口,确保伤口愈合良好,减少感染风险。

患者术前沟通病情解释向患者详细解释胫骨骨折的诊断结果、手术方法及预期效果,帮助患者建立对手术的信心。手术风险告知如实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等,确保患者知情同意。术后康复指导介绍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包括功能锻炼、定期复查等,指导患者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03手术步骤

皮肤切口与髌上入路切口定位切口位于髌骨上方,沿髌腱两侧平行,长度约为5-8厘米,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髌上囊入路通过髌上囊作为入路,避免直接损伤髌骨和关节软骨,减少术后并发症,如关节僵硬等。保护神经血管在手术过程中需仔细辨认和保护周围的神经血管,如髌上神经和血管,避免术后出现功能障碍。

髓内钉插入导针定位首先插入导针,确保导针准确穿过骨折线,为髓内钉的插入提供导向,导针长度通常超出骨折线约5-10厘米。髓内钉扩张使用扩张器沿导针逐步扩大髓腔,保证髓内钉顺利插入,扩张过程需注意控制力度,避免损伤骨皮质和周围软组织。髓内钉固定将髓内钉插入髓腔,直至达到预定长度,然后使用锁钉固定骨折端,确保骨折的稳定性和愈合。髓内钉长度一般超过骨折线约1-2厘米。

骨折复位与固定骨折复位通过骨折复位钳和骨撬等器械,在C型臂X光机的辅助下,对骨折端进行精确复位,确保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恢复正常的生理长度。固定强度髓内钉的固定强度高,可承受较大的生理和力学负荷,固定后骨折端不易移位,有利于骨折愈合。术后观察复位固定完成后,需对骨折端进行动态观察,确保骨折复位满意,无畸形愈合或骨不连等情况发生。

04术中注意事项

入路选择入路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软组织损伤程度和局部解剖结构,评估选择最佳入路,如髌上囊入路或前内侧入路等。入路优势髌上囊入路手术创伤小,可减少对髌骨和关节面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少;而前内侧入路则适用于复杂骨折,操作更为灵活。入路选择原则入路选择应遵循安全、有效、便捷的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手术需求,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髓内钉长度与直径长度选择髓内钉长度需超出骨折线2-3厘米,以防止骨折端移位和确保固定稳定。根据胫骨长度选择合适的髓内钉,一般成人胫骨中段骨折可选择长度在250-300毫米的髓内钉。直径确定髓内钉直径应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年龄、体型等因素确定,成人胫骨骨折通常选用直径为7-9毫米的髓内钉,以确保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个体差异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患者的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