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例题讲解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正确解题的格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于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进行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种举一反三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难点: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教学模式
PPT演示教学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步骤,化学方程式又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的关系。那么,请回忆上节课所讲知识。
例如:1.步骤中“配,标”
2.化学方程式量的意义
根据提问进行思考,整理思路,总结上节重难点。
知识巩固,检验上节所学效果,激发学生探究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课前准备】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计算,听讲解,复习计算的方法
用学生讨论的结果、老师更正并演示的方法,使学生较快掌握本课题的重点计算方程式中各物质质量比。
[投影]教材P102[例题1]、[例题2]。
指导学生练习并请几位学生回答。
[评价]
引导学生指出错误并及时纠正。
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模仿老师的格式进行练习。
对同学的板演提出质疑,作出评价。
巩固新知,从比较、评价中熟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讲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以化学方程式必须写准确,才能保证计算准确,才能保证计算准确,质量均为纯物质的质量。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题的解题步骤。
[投影]
随堂检测。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讨论、归纳正确解题的步骤:
[解](1)设未知量
(2)写出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答
独立思考,完成检测题。
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归纳方法,及时检查,便于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随堂练习:1。电解36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2. 多少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能得到44克二氧化碳?
板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解题步骤:[解] (1)设未知量
(2)写出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