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第1课时 酸和碱的认识酸碱指示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说课稿(人教版).docx
10.1第1课时酸和碱的认识酸碱指示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说课稿(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酸和碱的认识酸碱指示剂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认识酸碱指示剂,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酸碱性质,培养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合物等。他们可能对溶液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酸碱的特性和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机制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学科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实验来探索科学现象。学生在学习能力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分析问题;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直观的实验操作来学习。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独立思考,有的则更习惯于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可能感到困惑,难以理解酸碱性质对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影响。此外,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遇到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如滴定操作不规范导致结果偏差。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教师需要通过演示、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操作习惯,并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试管、滴管、烧杯、量筒、pH试纸、酸碱指示剂溶液(如石蕊溶液)、蒸馏水、标准酸溶液、标准碱溶液。
-软件资源:化学实验记录表、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示意图。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化学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讨论。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动画演示。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小组讨论、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酸碱指示剂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含有酸碱指示剂的物品,如酸碱试纸、指示剂颜色的饮料等,让学生初步感受酸碱指示剂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酸碱指示剂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酸碱指示剂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酸碱指示剂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酸碱指示剂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酸碱指示剂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酸碱指示剂案例进行分析,如酚酞在不同酸碱环境中的颜色变化。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在科学实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酸碱指示剂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酸碱指示剂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酸碱指示剂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酸碱指示剂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酸碱指示剂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酸碱指示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酸碱指示剂在化学实验、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酸碱指示剂。
7.课堂作业布置(5分钟)
目标: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搜集关于酸碱指示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撰写一份小报告。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不同酸碱溶液对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影响。
知识点梳理
1.酸碱的概念
-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2.酸碱的性质
-酸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