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1.docx
(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7.3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1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7.3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通过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解社会变革。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民族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3.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解读史料,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判断。
4.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包括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
-重点掌握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如解放农奴的具体措施、改革对土地制度的调整等。
-重点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对俄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例如,如何解释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妥协,以及改革后俄国社会各阶层的态度和反应。
-难点在于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具体作用。例如,如何分析改革对俄国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和思想解放的影响。
-难点在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例如,如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四、教学资源
-软件资源:历史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在线教学平台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历史教学平台、国家教育云平台
-信息化资源:农奴制改革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档案资料、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实物模型、历史地图、多媒体展示设备、学生互动平台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19世纪俄国农奴的生活图片,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农奴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面临哪些困境?”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包括农奴制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和影响。
-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俄国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停滞,农民起义频发。
-农奴制改革的内容:解放农奴、土地制度改革、改革的法律文件。
-农奴制改革的实施过程:改革法案的起草、颁布、执行。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对俄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举例说明:以具体案例说明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如贵族、农民、工人等。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分享讨论成果。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练习题: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3.讨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强化重点。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有何启示?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状况。
2.撰写一篇关于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影响的短文。
3.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启示。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俄国农奴制改革全史》:这本书详细记载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过程,包括改革前的社会状况、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法律文件汇编》:收录了农奴制改革期间颁布的重要法律文件,如《解放农奴法令》等,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法律依据。
-《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农奴制改革》:分析农奴制改革在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改革后的社会变革。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收集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通过观察、分析,加深对改革背景和过程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改革后的社会变革。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农奴制改革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看法。
-推荐学生观看与农奴制改革相关的纪录片,如《俄国农奴制改革纪实》等,通过视觉感受,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