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参考课件1.ppt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辛丑条约》签订思考:根据图片,请用词语来形容近代史的外交状况。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新中国必须彻底与旧中国决裂“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争取主动,要有独立精神,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法西斯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意日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的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增大,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统治范围日益的缩小。”“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此外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些都是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1、背景:国际环境:(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2)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3)亚、非、拉等国赢得民族独立(4)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5)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国内环境:新中国的诞生2、基本外交方针“我们不但要善于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问题一: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提示:国际环境、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二:假如你是建国初期的外交发言人,在记者发布会上有外国记者提出中国的“一边倒”基本方针是否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相矛盾的问题,你如何应对?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10—1950.10
与17国建交1.17个国家2.大多数国家为人民民主国家充分体现“一边倒”外交原则发挥的作用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新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候?起初是为发展中国与哪些类型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谁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什么特点呢?(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4)和平共处五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