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15 小岛 优质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docx
第4单元15小岛优质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4单元15课《小岛》,属于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教材。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通过讲述小岛上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与前几课《草原》、《黄山奇石》等自然景观描写课文相联系,有助于学生积累自然景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文学鉴赏:通过欣赏《小岛》的优美语言和生动描写,提升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
2.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3.思维发展:通过分析小岛上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岛上景物的特点和生活氛围。
2.学习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难点:
1.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理解其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课文中学习的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解决办法:
1.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把握重点。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设计写作练习,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学习资料和作业。
3.信息化资源:网络图片库,用于展示小岛风光图片;在线词典,辅助学生理解生僻字词。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小岛模型),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小岛景象;互动式教学软件,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小岛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2.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样的风景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观的美丽和重要性。
3.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自然景观描写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讲解其表达效果。
4.针对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
5.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仿写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自然景观。
3.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课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展示小岛风光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和技巧。
3.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修辞手法在描写自然景观中的重要性。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七、布置作业(5分钟)
1.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小岛》全文,并完成以下作业:
a.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自然景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b.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之情。
教学时长共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自然景观摄影作品集:收集国内外著名自然景观的摄影作品,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细腻。
b.生态纪录片片段:选取与《小岛》主题相关的生态纪录片片段,如海洋生物、森林生态等,丰富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c.诗词鉴赏:搜集古代诗人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苏轼的《题西林壁》等,让学生体会古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d.环保科普文章:介绍关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拓展建议:
a.观看生态纪录片: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与自然景观相关的纪录片,如《蓝色星球》、《地球脉动》等,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b.收集自然景观摄影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去户外拍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