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课时教案 (1).doc

发布:2024-10-09约2.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5/NUMPAGES5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组间互助,能根据动作电位曲线模型,正确说出每段曲线变化的原因。

(2)通过操作交互动画以及师生互动,能说明突触的结构及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神经元和肌肉一样,都在受到刺激后发生了某种反应,所以都是可兴奋细胞,而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那什么是神经冲动呢?刺激以后神经元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1)

静息

电位

的测

定及

成因

引导学生完成交互动画实验1:测定蛙坐骨神经细胞膜外表面各点间电位差

提问:说明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完成交互动画实验2:测定蛙坐骨神经细胞膜内外表面间的电位差

提问: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点拨: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膜外面电位高于膜内。经过科学家测定发现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膜处于一种极化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补充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情况表并播放动画:静息电位的

形成原因flash动画(2次)

指导小组合作探究: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小结成因。

学生利用鼠标移动电极,将电极放在神经细胞膜外表面任意两点,并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回答问题:说明膜外各点电位相等。

学生利用鼠标将电极一极放在神经细胞膜外表面,另一极放在相应位置的内表面,并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回答问题:说明膜内外存在电位差,且膜外高于膜内。

理解膜的极化状态

观看动画

小组成员之间结合动画内容和教材内容讨论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

小结成因

设置交互动画,克服了演示实验指针偏转难以观察的弊端,学生能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直观的感知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为静息电位提出作好铺垫。

学生对现象的直观观察配合上教师的点拨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利用动画放大微观的变化。

合作探究巧妙化解教学难点,学生建立起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动作

电位

的测

定及

成因

引导学生完成交互动画实验3: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测定。

提出问题: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提出电位变化的假设。

引导小组讨论可能的成因

播放动画: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动画,

并请同学解说。

学生在静息测定基础上利用鼠标设置电极刺激,刺激神经细胞的检测位点,并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回答问题:指针反向偏转。

可能的假设:膜外电位低于膜内或膜外负内正。

小组讨论

由同学依据动画内容进行配音解说。

直观呈现出被刺激后的电位变化。

学生能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得到多种能力锻炼。

(3)

动作

电位

曲线

模型

构建

小结并过渡:神经元静息时由于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外正内负;当神经元受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导致外负内正。最后钾离子的外流使电位在极短的时间内又恢复静息状态。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直观的方法表现出这一变化过程呢?

呈现动作电位曲线模型

引导各组分析曲线模型各段变化及原因

引导组间进行评价、补充

引导学生分析去极化过程、反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及离子的相关运动,得出神经冲动的概念。

反思膜的变化。

学生在坐标中尝试对曲线进行分析,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部分小组代表分析曲线,其他小组对其评价,进一步修正。

理清膜的电位变化过程,为动作电位曲线的构建打好基础。

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通过个体探究、组内修正、组间补充的方式理解曲线模型,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小结并过渡:神经细胞在受到刺激后产生了神经冲动,而这种冲动最终能够传到肌肉,引起肌肉收缩。那么神经冲动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呢?

神经冲动的传导

展示:动作电位传导图。

引导学生分析: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的局部电流的形成。

播放动画:动作电位传导的flash动画。

提出问题:

(1)在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以什么形式传导?

(2)分析传导方向?

教师点拨:神经冲动传导的特性。

观察、分析图形

独立画出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流向

观看动画

回答问题:

(1)局部电流

(2)双向性

理解相关内容

直观呈现出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的电位分布情况。

学生借助物理学习基础进行分析,提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突触的信号传递

提出问题:神经和肌肉是两种不同的组织,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后又如何从神经末梢传到肌肉,引起肌肉收缩呢?

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处叫做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

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讲述〗(1)突触的定义: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观看课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