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27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音乐名句
1.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贝多芬
2.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
3.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婺妇。--苏轼《赤壁赋》
5.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唐崔珏《和人听歌》;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一门动人的艺术,无影无形,却能传情达
意。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为他们奏响了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位迁谪的诗人和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为他们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绝唱《琵琶行》,
那么在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笔下,箜篌又能演奏出怎样的神奇之音呢?;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读诗歌,把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理解诗意。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鉴赏诗歌中的意象。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审美鉴赏与创造:朗诵诗歌,品味作品的意境美;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品味欣赏,体悟寓于诗歌中的李贺“鬼之气韵”的体现。;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
作者简介
李贺的身世,造就了李贺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称为“长吉体”。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
《昌谷集》。;
解题
李凭箜篌引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箜篌:又名“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学生活动1:听名家诵读,整体感知;划出节奏,找出韵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思考1】诗歌前四句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章法奇异:
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时间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突破按
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
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
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清楚地交代了:演奏者--李凭
乐器--箜篌
时间--高秋
地点--国都长安;;;;
文白对译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
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
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
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
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手法,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1、描写音乐的关键是将抽象的音乐化为具体,李贺是怎样描写李凭弹箜篌的?(想想描写音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知识补充:
①以声摹声法②以形喻声法③动作描绘法
④联想典故法⑤环境渲染法⑥议论抒情法
⑦听者反应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