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
PAGE
PAGE1
《一分钟》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主题:习惯
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读准声母、韵母,准确拼读音节,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基于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基于口语交际: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听故事能复述大意,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七组《一分钟》一课的第二课时,用的是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因此学情分析如下:
(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基本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但独立识字的能力还需加强。初步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部分学生在书写时不能按笔顺规范书写。写字时在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上还应多加注意,书写习惯正在养成。
(2)基于阅读: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还需加强。
(3)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正在培养,课堂上愿意表达。逐步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的自信,但缺少倾听意识。
3.教材分析
《一分钟》这篇课文讲了元元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元元沮丧、后悔的语气。
2.能按笔顺规则工整书写生字。
3.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评价任务: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生观察交流、教师范写、练习书写等方式,能按正确笔顺规则书写生字。
3.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感悟时间的宝贵,懂得要“分秒必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生字
导入新课
6分钟
活动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分钟》。
2.采用游戏方式巩固字词。
通过游戏方式巩固字词。
环节二
精读课文
赏析课文
22分钟
活动一
1.朗读第一自然段,说出abb式词语。
2.闹钟响了元元是怎么做的?到了十字路口,发生了什么事情?元元此时心里怎么想?
3.朗读课文,读好沮丧、后悔的语气。
4.讨论交流: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迟到了二十分钟?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
5.指导朗读,懂得时间的宝贵。
(完成目标一、三)
通过品读语句,使学生体味情感。
(评价任务一、三)
环节三
观察交流
指导书写
8分钟
活动一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方法。
2.老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展示评价。
(完成目标二)
通过范写、学生观察交流,使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按笔顺规则端正地书写。
(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4分钟
活动一
1.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2.把课文内容复述给爸爸妈妈。
(完成目标一、三)
通过感悟时间的宝贵,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评价任务一、三)
附:板书设计
一分钟
多睡了1分钟
珍惜没有赶上绿灯分秒
时间没有赶上公共汽车必争
迟到了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