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考
高二地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作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2.将选择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中)。
2023年6月1日到9月1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观测日影变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小组同学重点观测和记录了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影长变化,旗杆长5.1米,在记录中某日正午时刻测得影长为3米,且在观测记录中最短。左图为抽取该日其中两组影长相等的记录绘制而成,右图为四个小组分别绘制的活动期间正午杆影变化的示意图。(注:活动过程可能用到的数据30°≈0.6,45°≈1,60°≈1.7。完成下面小题。
1.该中学位于()
A.黑龙江 B.辽宁 C.新疆 D.海南
2.右图中四个小组绘制的正午杆影变化趋势图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兴趣小组活动期间()
A.该地昼长先变短再变长 B.极昼范围先缩小后扩大
C.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D.日出方位先北移后南移
【答案】1.A2.B3.D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左图为抽取该日其中两组影长相等的记录绘制而成”可知,图中两组影长相等的时间分别是8:15和15:21,由此可知该地正午的北京时间是11:48,求出该地经度为123°E,C、D错误。因在我国某中学的观测记录,再结合材料中“在记录中某日正午时刻测得影长为3米,且在观测记录中最短”信息可推知该日为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再结合杆长5.1米,正午杆影长3米,根据tanH=5.1/3=1.7,可知该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H≈60°,又因为正午太阳高度H=90°-|φ-23°26|,可以计算出该地纬度约为53°26N,B错误,A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该地位于53°26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位于正南方,实践活动期间,影子一直朝北,CD错误;6月1日~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旗杆影长缩短,夏至日影长最短,6月22日~9月1日,太阳直射点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旗杆影长变长,A错误,B正确。故选B。
【3题详解】
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当该地实践活动期间(6月1日~9月1日),夏至日(6月22日)时,该地昼长达到最长,所以昼长先变长再变短,A错误;夏至日(6月22日)时,北极圈内极昼范围达到最大,所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先扩大再缩小,B错误;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C错误。6月1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北移,昼长变长,日出方位先向北移,6月22日~9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南移,昼长变短,日出方位再向南移,D正确。故选D。
【点睛】每年的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紫砂岩是由细小的粘土颗粒及其他矿物形成的沉积型粘土页岩,是高温制作宜兴紫砂壶(左图)的主要原料。右图为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题。
4.紫砂岩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5.高温烧制紫砂壶的过程,与下列哪一作用过程的原理相似()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岩石中属于甲类岩石的是()
A.砂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石灰岩
【答案】4.B5.B6.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紫砂岩属于沉积岩。读图可知,丁向乙转化需要外力作用,所以判断乙为沉积岩,甲乙丁均可以转化为丙,则丙为岩浆,甲由丙形成,则甲为岩浆岩,则丁为变质岩,故选B。
【5题详解】
有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丁为变质岩,根据三大岩石相互转化关系,则是①为外力作用,②为变质作用,③为高温熔化,④为冷凝作用,高温烧制紫砂壶的过程,是对沉积岩进行加工,对应箭头②,故选B。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紫砂岩属于沉积岩。读图可知,丁向乙转化需要外力作用,所以判断乙为沉积岩,甲乙丁均可以转化为丙,则丙为岩浆,甲由丙形成,则甲为岩浆岩;砂岩和石灰岩都是沉积岩,AD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B错误;花岗岩属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