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球团铁矿烧结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docx

发布:2025-04-09约4.44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球团铁矿烧结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内容概况:球团铁矿烧结行业是钢铁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特定的工艺流程将铁矿粉等原料转化为烧结矿,为钢铁生产提供了关键的原料保障。这一行业的特点在于其资源、技术和资金的密集性,以及对原料供应的高度依赖。2023年,中国球团铁矿烧结产量为16.22亿吨,同比增长2.08%。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对钢铁产业的持续推动,以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政策的实施,为球团铁矿烧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行业内部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推动了产量的提升。

相关上市企业:金岭矿业(000655)、山东钢铁(600022)、云南铜业(000878)、中钢国际(000928)、铜陵有色(000630)、大中矿业(001203)、凌钢股份(600231)

相关企业: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本溪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钢集团代县矿业有限公司、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通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海南矿业联合有限公司、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球团铁矿烧结、球团铁矿烧结市场规模、球团铁矿烧结行业现状、球团铁矿烧结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球团铁矿烧结是一种将铁矿石加工成适合高炉炼铁的原料的方法。具体来说,球团铁矿烧结是将细磨铁精矿粉或其他含铁粉料添加少量添加剂混合后,通过造球机滚动成球,再经过干燥和焙烧,固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和冶金性能的球型含铁原料。这种原料具有良好的冶金性能,如粒度均匀、微气孔多、还原性好、强度高等,有利于强化高炉冶炼。球团铁矿烧结可以根据焙烧方法的不同分为氧化焙烧和还原培烧。

球团铁矿烧结分类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球团铁矿烧结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至1982年的艰苦探索期,建国初期,我国钢铁生产技术受前苏联影响,高炉炼铁主要采用自熔性烧结矿为入炉原料。同时,我国自产铁矿富块矿较少,球团矿的生产和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1982年至2000年的积淀转折期,1987年9月7日,本钢16m2竖炉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第一台大型竖炉的诞生。1989年1月,鞍钢引进澳大利亚二手设备(321.6m2带式焙烧机)并建成投产,是当时自主设计的规模最大的带式球团生产线。2000年,首钢迁安铁矿回转窑截窑改造工程成功实施,首钢国际工程公司开发并完成了国内第一条120万吨/年链箅机-回转窑生产线建设,填补了中国大型球团技术的空白。

2000年至今的快速发展期,链箅机-回转窑和带式焙烧机工艺得到快速发展,球团装备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0年后,武钢矿业公司程潮铁矿年产120万吨、柳钢年产120万吨、昆钢2条年产120万吨、鞍钢弓长岭矿二期年产200万吨、太钢峨口年产200万吨、攀枝花钢城企业公司年产120万吨、武钢鄂州年产500万吨、湛江龙腾年产500万吨等链箅机-回转窑球团相继建成投产。2008年,首钢京唐公司新建年产400万吨的带式焙烧机球团生产线,并于2010年投入运行,填补了我国自主建设带式焙烧机的空白。2015年底,包钢500万吨带式焙烧机建成投产,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带式焙烧机球团生产线。2017年,中钢设备有限公司形成自主带式焙烧机球团核心技术体系,并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近年来,球团业还开发了一批新技术,如润磨预处理技术、高压辊磨、强力混合机等,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发展。

中国球团铁矿烧结行业发展历程

三、行业产业链

球团铁矿烧结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其设备等,其中原材料主要为铁矿石、熔剂(石灰石、白云石等)、燃料(焦炭、煤粉等)和粘结剂等,设备主要包括混料机、圆盘造球机、干燥机、链篦机、回转窑、带式焙烧机、竖炉、环冷机、振动筛等。产业链中游为球团铁矿烧结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为钢铁行业。

球团铁矿烧结行业产业链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球团铁矿烧结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四、市场规模

球团铁矿烧结行业是钢铁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特定的工艺流程将铁矿粉等原料转化为烧结矿,为钢铁生产提供了关键的原料保障。这一行业的特点在于其资源、技术和资金的密集性,以及对原料供应的高度依赖。2023年,中国球团铁矿烧结产量为16.22亿吨,同比增长2.08%。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对钢铁产业的持续推动,以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政策的实施,为球团铁矿烧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行业内部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推动了产量的提升。

2017-202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