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项目3 分析电子点餐系统-认识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参考教案.docx

发布:2024-09-04约1.8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而优教有方

PAGEPage4/NUMPAGESPages4

项目三分析电子点餐信息系统

——认识计算机和移动终端

学习目标:

■掌握计算机概念及不同类型计算机的特点。

■掌握计算机的五大部件组成,并能描述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移动终端的概念、特点和组成。

■理解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作用。

难点: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软硬件环境:机房

教学素材:计算机硬件小测试交互动画、电子点餐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导案

学案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前活动:参考教材P37“活动3.2餐饮行业点餐模式调查”——学生分小组走访传统餐馆和现代化餐厅,调查点餐及管理模式,归纳整理选用不同点餐模式或电子点餐信息系统的主要依据,完成报告。

深入餐厅参观,了解经营管理模式,倾听、观看、思考、整理。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为新课讲授做铺垫

小组汇报课前调查结果

学生小组汇报所调查的餐厅的点餐流程及运营模式。

小组汇报。

了解点餐的一般过程

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餐饮系统的顺序关系,画流程图。

以思维导图或其他的形式画流程图(参考教材P34图25)。

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

提出问题:分析传统点餐与电子点餐实现了哪些环节的自动化?有哪些优点?

(参考教材P35“思考与讨论”问题1)

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掌握点餐的一般过程

归纳电子点餐系统涉及的计算机硬件

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整理:点餐系统都有哪些硬件?不同的硬件给点餐系统带来什么不同的变化?(参考教材P39“思考与讨论”,教师可列出硬件的清单供学生参考)

思考并回答。

归纳点餐系统所需要的设备,引入计算机硬件

探究点餐数据的计算机处理过程

演示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时钟频率度量单位:赫兹(Hz)

计算机遵循的设计思想:

1、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指令和数据

2、计算机硬件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存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自动执行的工作方式。

阅读教材,学习。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

1、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性能指标:核心数、时钟频率、字长、缓存容量

2、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常见的存储介质:磁介质存储器、光存储器和固态存储器)

3、输入设备

4、输出设备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

演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先画出数据流转图,教师演示计算机的内部构造;讲解数据的处理过程。给出数据流转的框架图,让学生补充完整。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输入设备接收外界信息,控制器发出指令将数据送入内存。

2、控制器向内存发出指令命令,程序指令逐条送入控制器。

3、控制器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根据指令的操作要求,向存储器和运算器发出存储数据和取出数据命令。

4、运算器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结构保存在内存中。

5、在控制器发出的取数和输出命令的执行下,保存在内存中的数据被读取,通过输出设备输出计算结果。

将数据流转框架图补充完整。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小组合作,完成活动

师生配合完成教材P40活动3.3的互动游戏,加深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完成活动。

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

展示《给出拓展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无人餐厅》资料,随着技术的进步、硬件的发展,信息系统也会不断发展,影响着各行各业出现新的经营模式。

认识硬件

介绍硬件,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知识链接自主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认识硬件。

掌握计算及硬件的组装过程

在计算机上模拟组装

指导学生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计算机硬件小测试”,模拟组装计算机。

利用教学资源模拟练习。

动手实际操作组装

指导学生实际组装计算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组装(参考教材P41~P45知识链接)。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lMT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

组成:

计算机核心硬件

通信模块(内置于移动终端等设备中,支持双向数据传输的原件)

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自然输入输出设备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小结

1、计算机的的组成

(思维导图制作计算机组成)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计算机的作用

倾听。

回顾本项目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