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pdf

发布:2023-04-12约2.8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选自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诗文是先 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它们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 和人生追求。这篇课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 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全文可以分三部分. 从开始到欲有求于我也是第一部分,写邹忌从妻,妾,客三人都谬赞自己比 城北徐公还美这件事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一段的第一层,写邹忌之美.先说明 邹忌是个高大美丽的男子,再通过三问三答,从妻,妾,客三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 中印证了邹忌的美丽,而且比齐国的美男子徐公更美.然后在这一段的第二层,记 叙邹忌和徐公实地比较的情况.邹忌深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因此在 比美中颇有自知之明,他怀疑妻,妾,客同声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种阿谀.他要从 客观现实中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孰视窥镜,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于 是引起他的深思.夜深人静,独自思忖,最后悟出妻,妾,门客阿谀自己的原因:凡 对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惧,或者有所企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 话,不会指出自己的缺点.这一段文字虽然不多,但用了铺陈和对比的手法,最后 点明道理,是一则情节非常生动的故事. 从于是入朝到王曰:善是第二部分,写邹忌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 及于朝廷大事.邹忌从比美的生活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听到真话之不 易.在齐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 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于是他把切身体会告诉了 齐威王,揭示了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并以此来讽喻齐威王纳谏去蔽.为了使齐王 能接受谏言,先述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动 机,先给齐王一个清晰的印象,然后再以齐王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经历作比 较,指出齐王受蒙蔽的严重.这样现身说法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乃下令到结束是第三部分,写齐威王听取邹忌的规劝下令求谏和群臣在 一年中进谏的情况.齐威王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告,下令奖励臣民向他进谏.齐威 王纳谏结果是提高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很多诸侯的尊敬. 本文篇幅不长,但完整地记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和威王纳谏强齐两则故事,而 且包含了深刻而明白的寓意,容量是很大的.文章之所以写到这样,在技巧上有几 点值得我们注意:1.用设喻的方法讲述道理.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不是像一般 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 迫切性.2.具体形象地刻画人物.如写邹忌,先是朝服衣冠,窥镜,然后是问妻, 问妾,问客;见到徐公,先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再是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最后是暮寝而思之;人物的动作心理,无不刻画入微.有了这一段有声有色的 描写,才使下文的进谏入情合理.3.语言简练生动.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从家事 说到国事.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人;用语言,简洁生动:如于是入朝 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谏的导语,开门见山地 直陈其事.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了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威王 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 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的动态,而 略去国内的情况.这些都称得上简洁有力.再看语言的生动:邹忌与妻,妾,客的三 问三答,意思基本一样,句法却各不相同,文字错综,毫不呆板.妻,妾,客的答话并 不雷同,反映各自的心理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说实话,《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看似简单,实则蕴涵丰富,可教的东 西很多,要想把这篇课文传授到位,的确需要对课本做透彻的分析,根据教研目 标和课文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把握邹忌的人物性格,感悟人物 形象,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根据 所定的教学目标分析邹忌作为课文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 谙君王心理的谋士.作为齐王的谋臣,他能从日常生活联想到关系国家治乱的大 事,可谓忠于职守,勤于王事.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他没有得意忘形,而是进 行调查,比较,最后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说明他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事物深入细致,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透过现象看本 质,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旦考虑成熟,他毫不迟疑地向君主进谏,反映了他知 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他的进谏,也不像战国时期的说客那样,靠夸夸其 谈,危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