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价值及实施细则.docx
夏邑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价值及实施细则
摘要:在新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我国粮食安全及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动。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应运而生,为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及品质,需要大力推广该技术。本文以夏邑县为例,简要分析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整地布局、品种选择、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后的秸秆处理要点,并提出该栽培技术的推广策略,为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夏邑县;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
夏邑县目前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为125万亩,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112万亩,花生常年种植面积为6万亩。在夏邑县发展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夏邑县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水分及溫度条件较好,作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开展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势在必行。相关区域的农业部门应该重视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结合区域内的实际农业生产条件,开展小麦、花生、玉米的间作套种,提高本区域农业产量及农产品质量。
1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在夏邑县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夏邑县采用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种植方式能够提高其农业产量[1]。夏邑县通过开展小麦、花生、玉米的间作套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区域农业种植空间。这三种农作物的间作套种将会使得种植区域的土壤有机质种类增多、含量提高,为相应的农作物生产提供充足的养分。相关数据表明,夏邑县采用的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种植方式将会使得这三种农作物的单产提高15%左右,有效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保证农作物的成活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其次,夏邑县采用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种植方式能够提高其农业经济效益。一方面,该栽培技术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户的农业收入,保证市场上相应农作物产量供给稳定。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生产成本有所降低,相应农作物的市场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当下调,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能够将夏邑县的农业用地进行充分利用,一块土地完成多种作物的种植,提高农业耕地资源的利用率。这能够有效降低农业耕地的土地成本,减少农业化肥等的施入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
最后,夏邑县采用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种植方式能够提高区域生态效益。间作套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质,增强土壤养分,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减少农药的施入量,避免农药用量过多而对农业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食品安全。
2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在夏邑县农业种植中的栽培技术要点
2.1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技术的整地布局要点
夏邑县在开展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技术时,需要结合区域环境条件,合理选择种植区域[3]。结合这三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于生长环境的需求情况,如光照、温度等,依据其生长习性进行合理化选择。一方面,要保证该间作套种区域排水系统的完善性。夏邑县的降水量较为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可以达到762mm。要确保在雨季时期种植区域的排水系统能够满足排水需求,避免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该间作套种区域的土壤微量元素需要尽可能同时满足这三种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为其生长提供保障。
在间作套种过程中,需要基于这三种农作物的种植布局,结合这三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化分配。在夏邑县进行这三种农作物的间作套种时,可以选择带状间作,解决这三种农作物的共生期问题。目前,夏邑县小麦、花生、玉米的种植面积中最大的是小麦,所以在进行带状间作时,以200cm的小麦带状间作套种为例,可以将其划分出宽窄行,其中小麦种植中宽行和窄行数量及行距,分别为3行和6行,0.3m和0.15m。并在其中间作4行花生,相邻两行的花生需要保持0.3m的距离。在小麦收获后,可以在小麦的窄行中种植玉米,可以种植2行左右,相邻两行玉米的距离约为0.4m。在这种间作套种模式下,每亩种植区域内可以在种植小麦的同时,分别种植花生和玉米6500穴和4000株。此外,夏邑县在开展这三种作物的间作套种时,需要结合区域气候条件以及土壤肥力等,进行间作套种的农业布局,为后期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技术的品种选择要点
对于夏邑县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过程中的农作物品种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农作物对于本区域的环境适应性,结合不同品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选择生长周期具有较大差异的作物品种,避免间作套种过程中农作物产生养分、水分争夺的问题。同时,在品种选择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三种农作物的互补性。保证小麦根系发达,玉米和花生生长时期能够完美错开,并完成生长资源的互补。
首先,在选择小麦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