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提高种子质量和播种质量, 提高出苗和群体整齐度 目前,衡量种子质量的最主要指标是发芽率,基本合格标准是85%。但要进一步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特别是要达到单粒播种的要求,发芽率应达到95%以上,并要严把播种质量关。 三分种 七分管 七分种 三分管 六、山西省玉米生产现状及高产记录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07年面积首次超过水稻, 2012年产量首次超过水稻。 据国家农业部统计,2012年面积5.25亿亩、单产达到391公斤,总产达到4112亿斤,玉米在近20年间连续跨过2000亿斤(1996)、3000亿斤(2004)、4000亿斤(2011)三个大台阶,而水稻跨过这三个台阶用了40年。 玉米在整个粮食增产中占56.5%(小麦21.7%,水稻27.4%)。面积增加对玉米增产贡献率59%。单产提高的贡献率41%。在玉米单产贡献率中,品种的贡献率约40-50%,美国为60%。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山西玉米生产概况 山西玉米种植历史较久,据记载,稷山县1612年开始种植玉米,至今约近400年的种植历史。2000年种植面积1190万亩,亩产298kg,总产345.75万吨,占粮食总量的41.6%。2005年种植面积1775万亩,亩产347kg,总产616.13万吨,占粮食总量的62.9%。2010年种植面积2323万亩,亩产329.7kg,总产766万吨,占粮食总量的70.6%。 玉米是山西省 分布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的丰与欠直接影响着山西粮食生产的总水平。 山西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70.69亿公斤,增加到2010年的108.5亿公斤,增长幅度为53.5%;玉米产量从1978年的27.12亿公斤增加到2010年的76.6亿公斤,增长幅度达181%,由占粮食总产的38%上升到了70%。 显而易见,玉米对我省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玉米是山西省第一大粮食作物 玉米是我省播种面积最大和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据统计,2012年我省玉米播种面积2503.6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7%,总产90.39亿公斤,占粮食总产量70.9%。单产为361公斤/亩。玉米在保障我省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山西面积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约4.8%,总产约占4.4%。 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预测,未来国际粮食总产增长的20%依靠面积的增加,80%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单产的60%—80%又来源于良种的科技进步。 山西省历年玉米面积、总产及单产(1949~2007-2010) 年份 面积 总产 单产 (万hm2) (万t) (kg/ hm2) 1949 35.8 46.4 1297.1 1950~1959平均 42.1 75.6 1796.0 1960~1969平均 55.5 111.4 2006.3 1970~1979平均 68.9 214.8 3116.5 1980~1989平均 60.4 235.6 3902.0 1990~1999平均 74.7 353.7 4736.5 2000~2007平均 103.0 514.1 4989.4 2009年 145.1(2176万亩) 654.2 4509.0 2010年 154.9(2323万亩) 766 4945.5 山西省玉米育种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省可以合法推广的品种共279个。我省育成品种138个,占49.5%,推广面积3980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37.8%;推广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仅13个品种,年推广100万亩以上有大丰26号、强盛51。而先玉335自2008年后,每年都在400万亩以上。 山西: 2007年襄汾南贾村12户农民种植春玉米150亩,平均亩产1000kg=2000斤,其中有7.5亩亩产1250kg=2500斤(登海DH366,亩留苗4500株) 2007年忻府区小坛张海鱼3.8亩地春玉米平均亩产1863斤(931.5kg)晋单48号 1996年忻府区小坛李俏如1亩地采用化控技术SC704矮化密植亩产达1001kg=2002斤。 山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山西水地玉米栽培技术取得新突破 ?10月10日,作物所王创云承担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春玉米宽行双株栽培综合技术示范”在祁县贾令镇谷恋村进行了田间测产。示范田平均亩穗数5289穗,(盛玉388),120亩玉米示范田平均亩产1156公斤,最高达到1250公斤/亩,较对照(品种先玉335)765公斤/亩增产33.8%,增产效果显著。祁县电视台进行了全程拍摄报道。 山西旱地玉米栽培技术取得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