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及对策研究—以瑞辛咖啡为例.pdf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及对策研究—以
瑞辛咖啡为例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层出不穷,这不仅破坏
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还让众多投资者折戟沉沙,这一行为引起了国家的重点
关注,本文借瑞幸咖啡财务造假22亿元人民币闹得沸沸扬扬,上到美国股市断
崖式熔断,下到中国老百姓手握咖啡兑换券一脸懵为案例,采用舞弊三角理论深
度刨析了瑞辛咖啡财务造假的动机和手段,总结了瑞辛咖啡财务信息方面烧钱扩
张、客户的无粘性、内部控制、一股独大等背后的潜在问题以及上市公司财务造
假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舞弊三角理论;财务造假;媒体监督;内部控制
1理论基础
1.1动机/压力因素
公司动机分为财务压力、恶癖压力、工作压力和其他压力。[1]在实际案件
中一般是相关利益主体为了业绩考核,做高市值减持套现;二是为了减少纳税而
粉饰报表;三是企业财务的不稳定,这些都刺激了企业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了财
务上的舞弊行为。
1.2机会因素
企业业务性质为编制虚假报告提供机会,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具有
强大的财务实力或能力,在行业中稳如泰山;二是经济环境及文化背景的差异,
意向国家或地区从事重大经营和重大跨境经营。
1.3自我合理化因素
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企业为合理化自己的舞弊行为,给自己找了一个
借口(自我合理化),使企业舞弊行为与职业道德理论、行为准则不相符,从而
达到心安理得的自我麻痹效果。
2瑞辛公司简介
2.1瑞辛公司背景
瑞幸咖啡是中国新零售咖啡典型代表,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高品质咖啡品
牌和专业化的咖啡服务提供商。瑞辛采用线上配送和门店自提的方式,大量的优
惠券和龙卷风似的营销方式快速风靡全国,它快速出品,被称“瑞即购”,优质
的口感、高性价比深受在校学生和白领工作者的欢迎,以此趋势瑞辛门店快速扩
张,在半年的时间里,全国线下门店达到了500余家,截至2022末,总部设于
厦门的瑞辛咖啡的全国线下门店已经突破7000家,超过了咖啡界大佬星巴克,
成为中国咖啡销量领先者。
2.2案件回顾
瑞幸咖啡创造了资本市场上的奇迹,然而表面光鲜亮丽的瑞幸咖啡,实则为
了能够获得融资,通过各种不法方式进行捏造构建。2020年2月1日,一份长达
80余页的做空报告由美国专业做空组织浑水公布,揭露了瑞幸咖啡在多个财务数
据方面存在欺诈瞒报。4月2日,瑞幸发布公告,承认虚假交易22亿人民币,股
价暴跌80%同日,多家美律师事务所随即对瑞幸发起了集体诉讼,引起社会广泛
关注。[2]
3造假手段
3.1虚增销量,虚增净售价
瑞幸咖啡每个门店每天的商品销售数量在2019年第三季度至少夸大了69%,
第四季度则夸大了88%,而瑞幸虚增销售数量的方式则是通过人为控制取餐码,
使原本自然生成的连续取餐码通过跳跃、不连续的方式生成,从而增加了订单量。
另一方面,瑞幸提高了每件商品的售价,每件商品的零售价至少虚增了1.23
元,巨额咖啡代金券被企业大客户购买,瑞幸的实际售价仅为标价的46%,而非
管理层所说的55%。通过造假夸大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的手段,虚增收入。
3.2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构销售
瑞幸咖啡2019年的财务年报显示,从上市至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咖啡的
应收账款以及线上平台应收款最高也只达到一千多万,而应收关联方款项却达到
了1亿元。这种超出正常经营的重大关联方交易存在着特别风险,瑞幸咖啡的高
管首先根据其再融资的需要和市场价值管理的表现确定经营收益目标,据此制定
咖啡代金券销售数量,并安排关联公司汇入购买代金券的账款,同时通过IT手
段分摊所发放的咖啡代金券,模拟咖啡消费行为,虚构销售交易。[3]
3.3虚增成本费用,包括广告费用和其他产品费用
瑞幸官网2019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广告费用为3.82亿元人民币,但根据CTR市场研究
的点击通过率分析,瑞幸2019年三季度在其主要广告商分众传媒的支出费用为0.46亿元,
占瑞幸财报公布广告费用的12%,瑞辛将一部分的营业成本计入了销售费用,即便亏损,年
度毛利率也有助于推动市值的增长。
2018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