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版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标准 260102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docx

发布:2025-04-04约1.18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标准(2025版)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标准

2025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标准(2025版)

PAGE

PAGE12

PAGE

PAGE11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本科)

概述

为适应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对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顺应智能制造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智能制造车间规划与产线设计、智能制造工艺设计与技术规范实施、智能制造产线集成与运行调试、网络协同制造、智能制造系统监控与诊断优化等岗位(群)的新要求,不断满足智能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制订本标准。

专业教学直接决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依据。本标准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基本标准,学校应结合区域/行业实际和自身办学定位,依据本标准制订本校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鼓励高于本标准办出特色。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260102)

入学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基本修业年限

四年

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装备制造大类(26)

所属专业类(代码)

机械设计制造类(2601)

对应行业(代码)

通用设备制造业(34)、专用设备制造业(35)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S(2-02-38-05)、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2-02-07-02)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智能制造车间规划与产线设计、智能制造工艺设

计与技术规范实施、智能制造产线集成与运行调试、网络协同制造、智能制造系统监控与诊断优化……

职业类证书

智能制造生产线集成应用、智能制造生产管理与控制、智能制造单元维护……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标准(2025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与创新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定的国际视野,掌握较为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与改造、工艺设计、技术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能够生产加工中高端产品、提供中高端服务、解决较复杂问题、进行较复杂操作,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能够从事智能制造车间规划与产线设计、智能制造工艺设计与技术规范实施、智能制造产线集成与运行调试、网络协同制造、智能制造系统监控与诊断优化等工作的高端技能人才。

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创新思维;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5)掌握工程制图与识图、三维建模与仿真、智能装备技术、先进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程序编制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智能产线系统集成、系统优化调整等技术技能,具有实施智能产线安装、调试与运行的能力;

(7)掌握制造执行系统应用、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制造精益管理等技术技能,具有智能制造车间工艺优化的能力;

(8)掌握智能传感与检测应用、电气控制等技术技能,具有实施智能制造车间运行监测、状态诊断与远程维护的能力;

(9)掌握工业互联网应用、计算机编程语言程序设计、工业大数据挖掘分析与处理等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