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大纲.doc
PAGE1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
PrincipleofDatabaseSystem
课程代码
03M0028
学分
3
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12
上机学时
0
实践学时
0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课
课程性质
选修课
先修课程
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
适用专业
人工智能
开课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执笔人
赵登阳
审定人
杨力
制定时间
2025年01月
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原理部分以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为目标,重点讲述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应用部分以数据库应用开发为主,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范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能熟练使用SQL语言在某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进行应用操作;掌握数据库原理、方法及步骤,具有数据库设计以及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能力,为学习人工智能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该课程应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ILO,IntendedLearningOutcomes)如下所示:
1、ILO-1:掌握关系代数语言的使用;能够熟练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操纵和数据定义;能够在MySQL平台环境和开发工具下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操纵和数据定义。
2、ILO-2: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能够利用分解算法将关系模式进行合理的分解;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数据库系统维护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3、ILO-3: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数据库相关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与实验相结合,具体通过课堂教学、测验、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实验、期末考试等途径和方式来达成。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如下表所示。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ILO-1
课堂教学、测验、课堂讨论、课外作业、期末考试
ILO-2
课堂教学、实验、期末考试
ILO-3
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堂讨论、课外作业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如下: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人工智能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1-3:能够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应用于智能系统的设计、分析、实现。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2-1:能够利用各种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等知识对人工智能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判断,并结合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有效分解。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人工智能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5-4:能够运用文献检索工具获取人工智能领域理论与技术的最新进展,理解现有技术的局限性,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发展现状和趋势。。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如表1所示。
表1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程度(H、M、L)
毕业要求1-3
毕业要求2-1
毕业要求5-4
ILO-1
H
ILO-2
M
ILO-3
H
注:1.支撑强度分别填写H、M或L(其中H表示支撑程度高、M为中等、L为低)。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
1.1数据库系统概述
1.2数据库体系结构
1.3数据模型
基本要求: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理解数据库体系结构的组成,掌握常用数据模型的特点。通过讨论数据库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
第二章MySQL的安装与使用
2.1MySQL简介
2.2Windows平台下安装、配置与卸载
2.3启动MySQL服务和登录MySQL数据库
2.4MySQLWorkbench
基本要求:了解MySQL的基本功能,理解MySQL的安装和配置过程,掌握使用MySQLWorkbench进行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MySQL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3.1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3.2数据库的管理
3.3MySQL存储引擎
3.4表的管理
3.5数据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