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发布:2017-04-17约2.3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库系统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A (Database System Theorem A) 课程编号:052057 总学时数:64学时 讲课学时:56学时 上机学时:8学时 学分:4学分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教 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萨师煊、王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参考书目: 《数据库系统导论》,C.J.Date,孟小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 微软公司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1.5 课程内容简介: 数据库系统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数据库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技术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数据库系统原理A》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设置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熟悉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要求是以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为目标,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数据库系统原理A》授课课时分配表 章 节讲课习题课上机合计1.数据库概论662.关系数据库628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828184.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665.关系数据理论6286.数据库设计8267.数据库恢复技术668.数据库的并发控制66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8章。 第一章 数据库概论 主要内容: 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模型 数据系统结构 基本要求: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的定义,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组成,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全局结构。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实体之间的联系、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库 主要内容: 1.关系模型概述 2.关系数据结构 3.关系代数 基本要求: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关系的运算。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和专门的关系代数运算(选择、投影、连接)。 第三章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主要内容: 1.SQL概述 2.SQL的数据定义 3.SQL的数据查询 4.SQL的数据更新 5.视图 6. 嵌入式SQL 基本要求: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 要求掌握的是:SQL定义语句、SQL更新语句、视图的操作、数据控制。 要求熟练掌握的是:SQL单表查询和多表查询语句。 第四章 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 主要内容: 1.关系系统 2.查询优化 基本要求:理解关系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熟练掌握关系查询优化的必要性、一般准则及步骤(实例和语法树)。 第五章 关系数据理论 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2.规范化 3.数据依赖的公理体系 基本要求:本章理论性较强,学生应从概念着手,搞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了解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及其在数据库设计中的作用。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函数依赖、多值依赖和范式。掌握这些概念并能运用它们对关系模式进行模式分解。 第六章 数据库设计 主要内容: 1.数据库设计概述 2.需求分析 3.概念结构设计 4.逻辑结构设计 5.物理设计 6.实施与维护 基本要求:详细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全过程。 重点和难点是概念设计中E-R模型设计方法,逻辑设计中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方法。 第七章 数据库恢复技术 主要内容: 1.事务的基本概念 2.数据库恢复概述 3.故障的种类 4.恢复的实现技术 5.恢复策略 6.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 基本要求:理解故障的种类、掌握日记文件的主要内容。 重点掌握不同故障的恢复策略。 难点是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 第八章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主要内容: 1.并发控制概述 2.封锁 3.封锁协议 4.活锁和死锁 5.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 6.封锁的粒度 基本要求:了解基本概念、各种锁的用途。 重点掌握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封锁的粒度。 难点是并发调度的正确性判断。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数据库系统原理A》课程的特点,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讲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学生的适量练习与上机实践。 四、成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笔试,形式可以为开卷或闭卷。 五、制定本大纲的有关说明 1.本教学大纲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库系统原理A》课程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是通过讲课、实验、课外练习等教学环节完成。 2.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外练习和上机。课堂讲授着重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