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docx

发布:2023-10-16约1.1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结构化 一、《义教数学课标(2022)》内容结构化特征 (一)内容结构化的依据 课程方案要求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呈现--课程性质 +课程理念(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课程日标+内容(四个领域不变、领域内的主题进行了结构化整合)+学业质量 +课程实施。 (二)主题结构化整合数与代数: 2011 版;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式与方程,正反比例 2022 版:数与运算,数量关系,图形与几何: 2011 版: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2022 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统计与概率: 2011 版:分类,简单数据统计过程,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022 版;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体现数据的运用和一致性) 综合与实践: 2011 版: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022 版: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知识内容融入其中 (三)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是新课标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开展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厘清单元与学习主题的关系,确定单元的核心内容,再基于学生的基础,从而设计有效地教学活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更加迫切的需要钻研课标、深挖教材、理解学生。 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整合性,注重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把内容结构化,进行结构化教学。 通过马云鹏教授对新课标结构化意义的解读,我收获颇多,作为一线小学数学老师,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遵循数学本质上的一致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结构化,树立系统学习理念,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体现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变革(单元整体教学) (一)厘清单元与学习主题的关系 单元为形--学科本质为魂--基于学科本质分析确定核心概念 (如: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主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核心概念一一度量单位的个数)--基于自然单元形成以主题的核心概念为线索的“大单元”或“系列单元”(图形测量大单元)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前概念,组织围绕关键内容的学习活动,课程内容结构化提供更广泛的研究空间。 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既提出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良好契机,必将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改革的整体深化。希望把学到的数学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与我校的实际教学相结合,使我校的数学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