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名师教案.docx
PAGE1/NUMPAGES10
《临安春雨初霁》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词的音律美,感悟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2.通过对典型词句的分析,总结并学习并掌握诗中的艺术手法。
3.通过高考链接,巩固掌握讽喻诗的相关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词的音律美,感悟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难点:通过对典型词句的分析,总结并学习并掌握诗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计
引用诗词,导入新课
《鹊桥仙》的作者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深情款款的婉约词收割了一大波粉丝,其中有一位女粉丝,她是宋神宗时的宰相唐介的孙女。她痴迷秦观的词,在分娩前的晚上,她甚至梦见了秦观,因秦观字少游,她便与丈夫商量,给儿子取名游,字务观。这就是陆游名字的来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随陆游的脚步感受当时南宋时代的京华风貌!
(设计意图:由故事导入,引出陆游名字的来由,从而导出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趣味性强,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新课。)
二、任务一:检查预习,知人论世
(一)有关作者
陆游,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二)写作背景
陆游的这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怖惧几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3.解题
①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
②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③初霁,刚刚放晴。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并整理资料,这样不仅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强化他们对这些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
三、任务二: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霁(jì)明朝(zhāo)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②京华:京城之美称。
③矮纸:短纸、小纸。
④斜行:倾斜的行列。
⑤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⑥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二)初读诗歌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根据诵读要求和整体感知的内容,自由诵读诗词。
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诗词的节奏,深入体会诗词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任务三:合作探究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呈现交流成果。
1.首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首联流露出诗人不得已而来京的情感。“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
2.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请用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