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建铁路京沈与盘营客专联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docx
研究报告
PAGE
1-
2025年新建铁路京沈与盘营客专联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背景
(1)2025年新建铁路京沈与盘营客专联络线工程是响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交通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该工程的建设旨在加强京津冀地区与辽宁省的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联络线工程的建设将有效提升东北地区的铁路运输能力,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布局,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京沈与盘营客专联络线工程全长约150公里,起点位于京沈客专沈阳站,终点接入盘营客专盘锦站。该线路设计时速为350公里,采用高速铁路标准建设,预计年输送能力达到5000万人次。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缩短京津冀地区与辽宁省之间的旅行时间,为沿线城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3)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选址、设计、施工等方面,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工程将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确保在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工程还将充分考虑沿线居民的出行需求,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1.2工程建设内容
(1)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双线铁路线路、桥梁、隧道、站房等基础设施。新建铁路线路全长约150公里,其中桥梁长度约30公里,隧道长度约20公里。线路设计采用高速铁路标准,线路两侧将建设防护绿地,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工程将新建两座大型客站,分别为沈阳北站和盘锦站。沈阳北站将作为联络线工程的起点站,具备旅客上下、换乘、候车等功能;盘锦站作为终点站,也将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此外,沿线还将设置若干小型车站,以满足沿线居民的出行需求。
(3)工程建设还将配套建设通信、信号、电力、给排水、供暖等设施。通信系统将采用高速铁路专用通信技术,确保列车运行安全;信号系统将采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提高列车运行效率;电力系统将采用绿色环保的供电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同时,给排水和供暖设施也将按照高标准设计,确保工程建成后能够满足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1.3工程建设规模
(1)工程建设规模宏大,涉及铁路线路、车站、隧道和桥梁等多个方面。新建铁路线路全长约150公里,采用双线设计,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年输送能力达到5000万人次。这一规模将显著提升京津冀与辽宁省之间的交通联系,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
(2)工程包括两座大型客站和若干小型车站的建设,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沈阳北站和盘锦站作为主要客站,将提供全面的旅客服务功能,包括售票、候车、餐饮、购物等,确保旅客出行体验。此外,沿线小型车站的建设也将便利沿线居民的出行。
(3)工程中桥梁和隧道的建设规模亦不容小觑。桥梁总长度约30公里,包括多座特大桥和大桥,将跨越河流、公路和城市道路,确保铁路线路的顺畅。隧道总长度约20公里,穿越山区和城市,对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整个工程建设规模庞大,技术要求高,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二、环境影响评价
2.1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涵盖了京沈与盘营客专联络线工程沿线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包括工程建设区、运营影响区和周边环境敏感区域。工程建设区主要涉及新建铁路线路、桥梁、隧道、车站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区域。
(2)运营影响区则包括铁路沿线的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这些区域可能因铁路运营产生的噪音、振动、粉尘等环境因素受到影响。评价范围还需考虑工程可能对区域生态环境、水资源、大气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环境影响评价还将重点关注工程对沿线历史文化遗迹、景观风貌和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评价范围将延伸至项目周边可能受到间接影响的区域,确保评价结果全面、客观、科学,为工程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2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1)环境影响评价内容首先针对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对沿线植被、土壤、水源、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的破坏和影响。评估将涵盖施工过程中的生态扰动、水土流失控制措施以及施工结束后生态恢复计划的制定。
(2)其次,评价内容将详细分析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包括施工和运营阶段对地表水、地下水和水生生态的潜在影响。这包括对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的水质变化、水温变化以及水文过程的干扰。
(3)此外,评价还将评估工程对声环境、大气环境和固体废物的影响。声环境影响分析将包括施工噪音和运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以及采取的降噪措施。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将关注施工扬尘和运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固体废物处理评估将涉及施工和运营产生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理和处置方案。
2.3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