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品课件1: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1).pptx

发布:2024-08-21约7.22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生产方式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总是要相互结成一定的关系)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重要标志决定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适应

04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程标准: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石器时代金(铜)石并用时代铁器时代

农业工具的变化一(一)耕作工具的变化1.石器时代(1)时间:原始社会(2)材料:石、木、蚌等,以石器为主(3)制作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主要工具以单体为主(提在手里直接使用),工具比较粗糙新石器时代:在打制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磨制石器),需要专人制作;各种复合工具(将各个工具部件组装在一起的生产)成为生产工具的主流,出现磨光和钻孔技术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进步。磨光石器的流行,是工具制造和生产力发展的新标志。出现各类打制磨光的刀、斧、槌子、箭头、矛头、镰、磨等工具。磨制的石器,器面较光滑、刃部锋利,使用效率较高。——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打制;单体磨制;复合

农业工具的变化一(一)耕作工具的变化2.金石并用时代(1)时间:新石器晚期;商周时期(2)背景:人类逐渐掌握青铜冶炼技术(3)出现标志世界最早:西亚、北非地区中国最早:距今5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小件青铜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已知使用金属。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金、铜等以纯粹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后来人类学会冶炼铜(又叫红铜),但纯铜质地柔软,制成的工具不及石器坚硬,所以金石并用,石器在生产上仍占主要地位。考古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金石并用时代,又称铜石并用时代。——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四羊方尊青铜农具【探究】青铜农具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普及?青铜资源有限,铜的产量少,比较贵重;自身硬度问题无法在生产中广泛运用

农业工具的变化一(一)耕作工具的变化3.铁器时代(1)出现、传播:BC15—BC14世纪,赫梯人率先掌握治铁技术,并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2)中国战国:铁器广泛使用,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汉代:犁壁发明,牛耕不断推广普及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制作的农具唐:江东出现曲辕犁灌钢法: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共同加热至生铁融化而灌入熟铁中去;反复锻打至成分均匀,成钢材。曲辕犁赫梯铁矿资源丰富

农业工具的变化一(2023·安徽蚌埠高二下期末·3)唐朝末年著名文学家陆龟蒙在《耒耜经》中对某一农业生产工具有过这样的记载:“它是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该农具()A.以自然力为动力B.从北方逐渐向南方区域推广C.最早产生于宋朝D.是中国古代耕犁成熟的标志D曲辕犁在中国耕犁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增加了策额、压鑱、犁评,可以调节耕地深度。曲辕代替直辕,使犁辕缩短,减轻犁身重量,转动方便。辕由直变曲,降低了犁的受力点,既减轻了农夫的体力消耗,又大大节省了畜力。因此,曲辕犁不但适合江南水田耕作的需要,而且在丘陵山地也可以使用,在北方中原也推广开来,成为唐代最主要的耕犁。我国耕犁发展到唐代,已经基本定型了,现在使用的耕犁实际上和唐代的曲辕犁没什么两样。——杨向春《唐代的耕牛与牛耕》曲辕犁适合的地形多,有助于扩大耕地面积;耕犁定型,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业工具的变化一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孟子曾问他的弟子陈相说:“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这说明当时“铁耕”已是很平常的事情。建国后考古发现的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主要有铁铧、镢、锄、镰等。铁农具的推广和使用,有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和耕作效率的提高、牛耕在战国时期更加普遍。铁农具和畜力的结合,为深耕细作提供了条件。《韩非子·外储说上》说:“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如果没有畜力和铁农具,深耕细作是不可能的。——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思考】铁制农具为什么会大规模推广?又带来怎样的影响?原因:质地坚硬、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影响:①提高农具质量;②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从集体耕作向个体耕作转变,进而推动了社会转型;③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④奠定了封建国家强盛的基础

农业工具的变化一(一)耕作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