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第6部分:沙地风力侵蚀防治技术规范.docx
ICSFORMTEXT?????
FORMTEXT?????
DBFORMTEXT36
FORMTEXT?????地方标准
DB36/TFORMTEXT2022—FORMTEXT6-01
FORMTEXT????
FORMTEXT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第6部分:沙地风力侵蚀防治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RegulationsoftechniquesforcomprehensivecontrolofsoilerosioninsmallwatershedPart6:Technicalguidelinesforwinderosioncontrolinsandland
FORMTEXT(本稿完成日期:2023.1)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
FORMTEXT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XXXXX—XXXX
PAGE
PAGEI
目次
TOC\o1-3\h\z\u前言 1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2
4植物治沙措施 3
4.1植草技术 3
4.2乔灌草配置技术 3
5沙障工程 5
5.1沙障的设置方法 5
5.2采用的重点地区 5
5.3沙障分类 5
5.4布设技术 6
5.5植物沙障建植技术 7
5.6维护 7
PAGE8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水利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莫明浩、葛佩琳、张利超、段剑、宋月君、肖胜生、赵佳鼎、魏伟、王凌云、万佳蕾、王嘉、沈发兴、吴小雨、胡皓、石芬芬。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第6部分:沙地风力侵蚀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适用沙地主要以鄱阳湖滨湖及五河尾闾地区的沿湖、沿河沙地为主,位于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主要指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偶有季节性干旱,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介于1000-2500mm。本规范适用于鄱阳湖地区及周边沿湖、沿河沙地区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防风固沙林工程设计规范》(GB/T51085-2015)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GB/T21141-2007)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16453.5-2008)
《活沙障技术规程》(LY/T2996-2018)
3术语和定义
3.1沙地sandland
具有明显沙化特征的退化土地。
3.2植物治沙措施vegetativemeasuresforsandificationcontrol
通过保护、恢复天然植被和建设人工植被,防止风蚀、阻挡和固定流沙的技术措施。
3.3沙障sandbarriers
为控制地表风沙运动,防止风沙危害,采用固体材料在流动沙面上设置的障蔽物,并以此来控制风沙流的方向、速度、结构、改变蚀积状态,保护目的植物成活和生长,达到防风阻沙、改变风的作用力及地貌状况等目的。
3.4沙障材料sandbarriermaterials
各种透风或不透风人工和天然材料,包括不同规格的尼纶网、树木枝条、板条、作物秸秆、芦苇、粘土、砾石、沙袋、活体植物等。
3.5防风固沙林defendthesandcuresthesandplantation
在流动、半固定沙地和潜在土地沙漠化地区及沿海岸线等受风沙危害的城镇、村庄、农田、牧场、工矿区、公路、铁路、水利、特殊设施等周围,为治理和防止风沙侵害蔓延,国土整治而营造的由不同适生树种组成、具有一定结构、空间配置类型、能发挥固沙阻沙效能的森林。或为控制风沙活动、固定流沙而营造的灌草类或乔灌类林分。
3.6防沙林带forestshelterbeltsforsandcontrol
为阻挡流沙侵袭或减轻风沙危害,对难以控制的流动沙地前沿,以及流动沙地腹地需要保护的基础设施周边营造的带状林分。
3.7固沙林sandfixationforest
为控制风沙活动、固定流沙而营造的灌草类或乔灌类林分。
4植物治沙措施
4.1植草技术
4.1.1固沙植草方式
(1)在风蚀和流沙移动的地方,应种植防风固沙草带。
(2)在林带与沙障已基本控制风蚀流沙基础上,应及时进行大面积人工种草,进一步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