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2.通过观察、讨论,能够理解并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请每名学生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能重复)
学生回答。(专心致志,踊跃参加,气氛活跃)
教师:提问学生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你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
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生物的特征。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师展示:鱼(在鱼缸里)、石头、菊花(带有枯枝)等。提问:观察并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总结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吗?
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生物?
(2)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生石花是生物吗?钟乳石是生物吗?人是生物吗?珊瑚虫是生物吗?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和分析插图,独立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识图、学会观察、学会联系实际归纳总结。
学生: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2.点评要点:
(1)有生命的物质称为生物。
(2)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生物之间发生的捕食;
b.生物能进行呼吸,如人、植物等;
c.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出汗;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e.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鸟;
f.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同一株植物上有不同颜色的花;
g.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根据某一物体是否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泄、生长和繁殖,对刺激做出反应等特征,来判断其是否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3.科学观察的方法有:
肉眼观察;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仪器观察;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实验结果;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共同学习,开阔视野,共同提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结合实际归纳总结能力。
(三)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师:文本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对于生物的特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生物现象你有疑惑,不能很好的解释,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疑惑:
教师为学生疑问做准备,如: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是一个物体的集合,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
非生物
对刺激有明显反应
对刺激没有明显反应
能生长
不能生长
需要营养
不需要营养
能繁殖后代
不能繁殖后代
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不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般由细胞构成
没有细胞结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