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docx
8.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章节“8.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以及民族问题等,帮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特点,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全球视野。教学活动设计注重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对非洲地理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现象的能力;提升学生通过地图、数据等地理信息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地理问题的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世界地理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气候分布。
2.非洲主要国家及资源分布。
难点:
1.撒哈拉以南非洲复杂的地形、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非洲民族、宗教、语言多样性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解决办法:
1.利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了解非洲地形、气候分布。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地形、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探讨非洲民族、宗教、语言多样性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
-地理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
-地图资源:非洲地图、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气候分布图
-图片资源: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风光、民族风情、资源分布等图片
-视频资源: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视频
-软件资源:GIS软件(如ArcGIS)用于展示地理信息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鞭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资源平台,用于课件上传与共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非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了解?有哪些疑问?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8.3撒哈拉以南非洲”。
二、新课讲授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教师展示非洲地图,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引导学生观察非洲地形,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分布
-教师展示非洲资源分布图,讲解非洲主要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分布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析非洲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民族、宗教、语言
-教师展示非洲民族、宗教、语言分布图,讲解非洲民族、宗教、语言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了解非洲主要民族、宗教、语言的特点。
-讨论民族、宗教、语言多样性与非洲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4.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教师展示非洲经济发展数据,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现状。
-引导学生分析非洲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如贫困、疾病、战乱等。
-讨论非洲国家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活动
1.地图游戏
-教师发放非洲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等。
-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知识的掌握。
2.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分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民族、宗教、语言多样性与区域发展有何关系?
3.非洲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资源分布、民族、宗教、语言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全球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非洲国家的人文、自然景观图片,下周课堂上分享。
3.思考: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和帮助非洲国家的发展?
六、课堂反思
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2.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和困惑,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非洲历史与文化:介绍非洲悠久的历史,如古代文明、殖民时期的历史变迁,以及非洲丰富的文化遗产。
-非洲艺术与音乐:探讨非洲独特的艺术形式,如雕刻、绘画、音乐等,以及它们在非洲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非洲现代政治与经济:分析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