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练案.doc
PAGE
PAGE21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练案
课时安排
考纲内容
知识点
能力层次
A
B
C
第一课时
我国的干旱与洪涝
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分布与成因
1.我国干旱灾害的特点
√
2.我国干旱灾害分布与成因
√
3.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差异
√
4.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
第二课时
我国的寒潮和台风
我国寒潮、台风的形成与移动路径
1.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与危害
√
2.寒潮南下路径及沿途变化
√
3.台风的源地
√
4.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台风造成的危害
√
第一课时我国的干旱和洪涝
【基础梳理】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我国干旱灾害的特征:、持续时间长、。
2.我国旱灾的成因
①降水方面的原因: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降水的是形成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降水的对于干旱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地点
时间
成因
长江以南地区
:7、8月
7、8月降水偏少
华北和东北地区
和春夏连旱
6-9月为雨季
西南地区
受西南风影响,5-10月为雨季
②水资源方面的原因:耕地少多,水资源多少。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
③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耕地高,农业用水量大;北方播种面积增加,春旱威胁大;人口增加,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增大。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①自然原因:夏季的和引起的暴雨;气候异常导致的长时间暴雨。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造成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使湖泊的蓄洪能力减弱。
2.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①时间分布: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季最为集中。其中长江以南地区,雨季集中在或4—7月;华北、东北地区,预计出现在;华北降水集中在7、8两月。
②空间分布:方地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灾害多发地区。
【图表导读】
读教材图2—4,“我国洪涝分区”
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在哪?为什么这些地区多洪涝灾害?
【重难点分析】
1.我国的干旱灾害
(1)特征
特征
说明
出现次数多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
持续时间长
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并且经常出现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
影响范围广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旱率、成灾率都高于南方地区
(2)我国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差异
旱灾多发区
时空变化特点
成因
时间
空间
东北区
盛夏干旱
特别是辽河与嫩江流域
盛夏常有持久高温干旱天气
华北区
春旱严重
特别是海河流域春季、初夏降水少
气温回升,蒸发旺盛;雨季还未来临;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我国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长江区
7~8月,伏旱
特别是中下游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蒸发旺盛
华南区
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桂西以春旱为主
沿海地区超过内陆地区
锋面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
西南地区
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旱灾
云南与川西山地多春旱、东部伏旱严重、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以夏旱为主
该季节降水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
(3)灾情及分布
差异
特征
成因
产业差异
农牧业灾情严重
干旱季节往往与当地农作物生长的季节相吻合,加重农牧业灾情
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工矿、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密度大
地区差异
北方重于南方
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水资源缺乏,城市缺水
(4)形成原因:干旱灾害是一种典型的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渐进性的自然灾害。降水分配不均是干旱发生的基本原因。
①降水方面的因素:在我国季风气候区,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对于干旱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则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
②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③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随着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我国人口的增长,导致生活用水的持续增长;工业的发展,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2.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
我国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我国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在东部季风区集中发生在每年的春、夏、秋季,由南向北推移。
从我国的降水时间变化规律来看,我国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