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湘教版最新更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形成原因: (2)分析干旱灾害与干旱的区别。 气候意义上的干旱,是指蒸发量比降水量大得多的一种气候现象,但它不一定会造成灾害,主要用于大范围的气候区划。 干旱灾害则是指某一具体时段内的降水量比常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少而对农业生产产生了灾害的干旱。 二、锋面雨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探究活动】 阅读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回答问题: 【点拨】 1.降水相对变率越大,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越大,发生干旱的几率越大;降水相对变率越小,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越小,发生干旱的几率越小。 2.由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可知,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4—5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可知两地春季最易出现干旱。 3.我国江南丘陵7—8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可知该地盛夏季节最易出现伏旱。 ⑴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3分) ⑵分析②③ 两区旱 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 ⑶说明①区春旱引 发的最主要的次生 灾害及其监测手段。(3分) 【图表分析】 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分析我国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哪些流域。 【读图分析】 阅读 “我国洪涝分区”图,找出我国洪涝灾害的最严重地区和最少地区,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讨论】 结合我国雨带空间移动规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组合规律。 【讨论】 结合我国雨带空间移动规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组合规律。 1.读下面两图,比较6~9月城陵矶水文站流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水位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2.1998年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小于历史最大流量,但洪水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试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观点一: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观点二: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观点三:植被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观点四:暴雨成灾,流量增大,水位抬升。 【小结】 我国l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形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第一例:我国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洪涝灾害的成因 a.自然原因:水系特征 水系支流多; 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水文特征 夏季多暴雨,河水陡涨。 气候特征 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 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b.人为原因: 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围湖造田,湖泊调节能力减弱;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1.寒潮的定义 【阅读思考】 阅读课本43页图文资料“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思考以下问题: 3、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 ①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②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我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 ③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阅读思考】 阅读课本43页图文资料“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思考以下问题: 【探究活动】 阅读表格“1951—1990年我国各地区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次数”, 分析问题: 【阅读思考】 阅读教材44页材料“寒潮危害我国一例”和45页材料“‘白灾’和‘黑灾’”,思考我国各地区寒潮带来的灾害有何不同? 寒潮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难道寒潮对人类就没有有利的影响吗? 【探究活动】 1.为什么在赤道的海洋上不会生成台风? 四、影响我国的台风 台风的形成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总是产生在太平洋上,从它的位置来说,经常产生在北纬5~20度的热带。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探究活动】 阅读台风构造示意图,探究以下问题: 【点拨】 台风的结构:水平方向上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区、云墙区和旋转雨带。 台风中心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最低,温度最高,因盛行下沉气流,因此碧空无云,风和日丽,天气晴朗。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可达60~70千米。身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风中的“世外桃源”。 【资料展示】 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图 【问题探究】 ①影响我国的台风形成源地在哪里?移动方向如何? ②读图说
显示全部